美国佬可以对伊朗动手的日子已经不多啦
何必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28日重申,伊朗不会屈服于西方的压力,不允许任何人在核问题上作出让步。伊朗新闻电视台当天援引哈梅内伊的话说,面对敌人的压力,伊朗要变得更加强大和稳定,让敌人明白他们不能对伊朗采取任何敌对行动。哈梅内伊表示,寻求公平、独立和真正的自由,与霸权主义作积极的斗争,关注民生,帮助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是支撑伊斯兰革命的永久支柱。今年6月,索拉纳向伊朗递交了美英中俄法德六国提出的伊朗核问题复谈方案,建议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以换取西方不再追加新的制裁。此前,伊朗也向联合国、欧盟以及有关国家提交了解决伊核问题的一揽子建议,但仍表示不会暂停铀浓缩活动。据伊朗媒体25日报道,哈梅内伊对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核问题上抵抗西方压力表示赞赏,并表示将支持其连任总统。(2008年8月29日国际在线)
哈梅内伊的强硬表态,能够告诉我们什么?伊朗真的会在核问题上固执己见以卵击石?美国佬到底会不会对伊朗动手?
王未名发来BBC相关报道。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民调:美国人视伊朗中国为头号威胁
中国和伊朗被妖魔化了吗?
盖洛普最新民调显示,美国民众认为伊朗是当前的最大威胁,接着是中国和朝鲜。
不过也有8%的受访者觉得,美国自身才是对主要的威胁。
美国助理国务卿伯恩斯上星期曾经批评中国和俄罗斯支持伊朗。
他吁北京不要投资伊朗、莫斯科应停止对伊军售。
华盛顿和德黑兰因为核计划问题而剑拔弩张。
美国领导人早前更加扬言,伊朗可能会遭到袭击。
盖洛普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美国民众支持加强对伊朗的制裁。
35%受访者把伊朗视为最大威胁,19%人认为是中国,10%人表示朝鲜是最大威胁,9%觉得是伊拉克。
不过57%的人表示,他们对情况了解的还不够多,因此无法就是否应该制裁伊朗发表意见。
在美国总统选举和国际事务方面,民主党、共和党和独立人士一致认为,希望候选人能够就伊拉克问题提出见解。
美国上周以伊朗"支持恐怖份子"和发展核项目为由,对伊朗实行新一轮制裁行动。
德黑兰政府强烈驳斥华盛顿刚刚宣布对伊朗的制裁。
伊朗外交部表示,针对革命卫队和国有银行的制裁措施注定要失败。
........................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美国敦促中国支持联合国制裁伊朗
艾哈迈迪-内贾德受到保守派抨击
美国国务卿赖斯敦促中国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实施进一步制裁的决议草案。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说,赖斯向到访华盛顿的中国外长杨洁篪表明了美国的立场。
他表示:"赖斯强调说,美国政府感到安理会新决议能够取得进展,她认为这一点很重要。"。
麦科马克补充说,赖斯还认为鼓励中国像过去一年半那样,在起草和通过安理会新决议方面发挥有效作用,这一点很重要。
六大国本来计划在
麦科马克表示,华盛顿希望在制裁伊朗问题上能够很快得到中国的合作。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哈利勒扎德15日对中国警告说,谁阻挠有效外交努力所需要的制裁措施的达成,谁就要为外交努力的失败负责。
但是中国否认阻碍联合国制裁伊朗的努力。
今年9月美、英、中、法、俄罗斯这5个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德国原则上就通过一项决议达成一致意见。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说,伊朗就其离心技术研究作出的宣布是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调查结果一致的。
但报告指出,该机构对伊朗目前这方面活动的了解正在逐步减少,伊朗继续违抗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的停止提炼浓缩铀及其核项目的要求。
........................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伊朗:中行拒绝贷款给伊朗商人
来自伊朗的报道说,中国银行拒绝贷款给伊朗商人。
来自伊朗的报道说,中国银行拒绝贷款给伊朗商人。
伊朗-中国商会主席阿斯加洛拉迪被引述说,在过去一周中国银行拒绝给伊朗商人开出信用证。
阿斯加洛拉迪表示,中国银行方面没有说明拒绝开出信用证的原因。
有传言说,中国银行方面这样做与西方国家在伊朗核计划问题上向中国施加压力有关。
记者们说,对于伊朗来说,对华贸易受到限制是一项打击,因为中国是伊朗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
早些时候,负责政治事务的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表示,同中国在新加坡举行的会谈取得进展,中国同意与美国和欧盟一道,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
过去,中国一直不希望安理会就伊朗的核活动通过更严厉的制裁决议。
伯恩斯表示,尽管还有进一步的工作要做,中国态度的转变是重要一步。
现在,美国需要争取俄罗斯对有关决议的支持。伊朗周日表示,其核计划符合国际要求,进一步的制裁毫无意义。
伊朗政府表示,如果联合国因为该国的浓缩铀计划,而打算进一步制裁伊朗的话,将会是徒劳的。
........................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质疑联合国制裁伊朗决定
王光亚认为联合国安理会需要重新评估制裁伊朗的形势。
在美国发表有关伊朗发展核武的情报报告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周二(4日)认为,联合国安理会需要重新评估制裁伊朗的形势。
在周一(3日)发表的《美国国家情报评估报告》指出,他们有"高度的信心"认为,伊朗在国际压力下在2003年中止了它的核武器计划。
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报告在联合国引起反响,因为这个结论和以前的评估不同。
被问及是否需要对伊朗进行第三回制裁,王光亚说,由于"现在事情己经转变",所在今后讨论伊朗核问题时,联合国安理会需要考虑新的资料。
他表示期望美国可以提供更多资料,为安理会以后的行动作启示。
但美国、法国和英国认为,仍然要对伊朗采取制裁。
中国和俄罗斯一直不希望加入制裁伊朗的行列,但是由于伊朗不愿意放弃浓缩铀,中国唯有支持联合国的制裁决定。
至于是否对伊朗进行第三回制裁行动,中国和俄罗斯的决定起关键作用。
在回应有关伊朗核计划最新情报报告时,美国总统布什在周二(4日)表示,伊朗仍在寻求发展核武器所需的技术,可以随时恢复核计划。
........................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海油未评论对伊朗能源协议
同伊朗的天然气协议将极大地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
据报道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简称中海油)就开发伊朗北部Pars天然气田达成价值160亿美元的协议,但中海油周四对此报道保持沉默。
美国说,中国同伊朗开发Pars天然气田的协议可能会违反联合国的禁运。中国国有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没有对有关报道作出任何评论。
据信伊朗北部的Pars天然气田天然气蕴藏量多达2.3万亿立方米。如果交易达成,将会成为中国达成的第二大油气协议。
据说该公司同伊朗签署协议的仪式原计划在周三举行,但显然签署仪式被推迟。
伊朗石油部的官方网站说,根据协议,中海油要再上游的天然气田项目投资50亿美元,在下游的液化天然气工厂投资110亿美元。该协议于2006年宣布。
据伊朗石油部的官方网站说,协议定于周三签署,但是在周四伊朗和中国方面都仍然没有宣布关于协议签署的消息。
中海油的股价周四中午下降了0.6%,即13.42港元。中国政府和中海油都没有做任何评论,但是北京早些时候为能源协议进行过辩护,说这完全是商业问题。
........................
2008年04月0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7:56北京时间 15:56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美国民调:中国是美国第三号敌人
美国人对中国敌意仍深
美国一项最新民调显示,中国已经取代朝鲜,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美国的第三号敌人。
最新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14%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敌人,与此相比,25%的美国人认为伊朗是美国最大的敌人,22%认为伊拉克是最大敌人。
去年盖洛普民调中,朝鲜以18%荣膺美国第三号敌国称号,不过今年认为朝鲜仍是美国头号敌人的美国人比率已经下降至9%。
去年的民调中,有11%的人声称中国是美国最大敌人,但这一数据今年则有明显增加。
盖洛普民调最早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前首次对美国人心目中最大敌人进行调查。
那一年美国人心目中最危险的敌人是依次伊拉克、中国和伊朗。
虽然美国随后在2003年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而且现任伊拉克政府立场亲美,但美国人似乎仍相当热衷于将伊拉克视为敌人。
民调数据还显示,年轻的以及平时很少注意留心时事的美国人比较多选择伊拉克是美国最大敌人;相反年纪大的和平时较关心时事的人则较少有此选择。
另外,数据还显示认为伊朗是美国头号敌人的共和党人比率是民主党人的两倍。
这次盖洛普民调是在2月11至14日以电话采访方式进行的,全美共1007名成人接受了调查。
........................
2008年08月25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9:34北京时间 17:34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吉尔吉斯空难中国证实一公民丧生
吉尔吉斯比什凯克坠毁客机的机尾(24/8/2008)
伊泰克航空公司被欧盟列入安全黑名单
坠机现场
中国证实一名公民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发生的坠机事件中丧生。这起空难至今已经造成68人死亡。
新华社星期一(8月25日)下午引述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新闻官说,据吉尔吉斯紧急情况部提供的资料,机上唯一一名中国公民不幸遇难。
据报道,遇难者是54岁商人马辉青,目前中国使馆已经与他的家属取得联系,并协助善后。
这起空难在比什凯克马纳斯国际机场附近发生,客机当时载有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
据吉尔吉斯政府新闻部门表示,20余名生还当中,包括全部六名吉尔吉斯籍机组人员和一名伊朗民航官员。
事故发生后,来自共用马纳斯机场的美国空军基地的消防车辆赶到现场参与救援。
原因未明
当地时间星期天(24日)20时40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4时40分),吉尔吉斯伊泰克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在马纳斯机场起飞10分钟后坠毁。
最初的报道说,客机正要前往伊朗马什哈德,但后来有官员表示飞机的目的地是伊朗首都德黑兰。
地图
此外,也有消息称,飞机虽然由伊泰克航空公司拥有,但是这次航班却是由伊朗阿斯曼航空公司运营。伊朗和吉尔吉斯当局否认了这个说法。
吉尔吉斯总理丘季诺夫表示,其中51名乘客是外国人,包括中国、伊朗、土耳其和加拿大公民。
比什凯克市某学校的一个17人体育团队也是这架飞机的乘客,其中七人生还。
丘季诺夫表示,机组人员事发前报告说机舱突然失压。
机场员工称,坠毁的飞机严重焚烧,只有机尾较为完好。
吉尔吉斯斯坦卫生部的一名官员告诉俄罗斯文传电讯社说,许多坠机遇难者都被烧伤,一些生还者仍然生命垂危。
伊泰克航空公司是被欧盟以飞行安全为由禁止进入领空的航空公司之一。
丘季诺夫总理称,坠毁的客机在1979年生产,事发前"情况良好,并享有有延长保修"。
........................
洋鬼子在中国的媒体也对伊朗问题念念不忘。
中国伊朗即将签署天然气供应协议
大 | 中 | 小2008年01月22日10:02
据两位知情人士周一透露,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数周内将与伊朗签署1,0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
如果中海油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ational Iranian Oil Company)最终能够达成这项协议,则中海油在国内三个新建或扩建的液化天然气终端的供应将就此得到保证。
但是分析人士对伊朗掌握天然气液化技术以履行其供应协议的能力心存疑虑。此前伊朗在与海外投资者签署天然气储备协议时就曾因为成本的不断上升和来自美国的制裁而颇费周折。
对于中海油而言,这笔与伊朗的协议则有助于促使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尽快批准它的几个终端项目的建设,从而使之可以开始寻找伊朗以外的其他供应商。
中海油发言人刘俊山说,与伊朗的谈判正在进行中,目前双方尚未正式签署任何协议。
知情人士称,谈判所涉及的天然气供应将来自伊朗的North Pars气田。来自这里的液化天然气将被输送到中海油拟在广东珠海和浙江宁波兴建的两个新终端站以及位于福建的拟予扩建的接收终端(计划年内投入使用)。
广告
广东珠海金湾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Guangdong Zhuhai Jinwan LNG Corp.)的一位销售经理表示,目前伊朗是他们的一个液化天然气目标供应源。金湾目前正在与中海油合作兴建珠海的终端。
美国一直在向中海油施压,要其取消投资伊朗North Pars气田的计划。去年它曾表示,伊朗尚未停止核计划,在这样的时候与伊朗新签重大商业协议尤非合乎时宜。
但中海油与伊朗已于去年早些时候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而后有媒体报导称,中海油对伊朗的投资额有可能高达160亿美元。
David Winning
........................
而人们也注意到,伊朗一直对在亚洲参与更多区域性国际组织有着浓厚的兴趣。
媒体报道,伊朗希望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就在伊朗核问题进入外交角力的紧要关口,伊朗再次表达了希望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意愿,不过伊朗的意愿并没有得到其所希望的积极回应。目前上海合作组织的章程上并没有吸纳新成员国的规定,因此该组织至今尚未对此问题进行讨论。伊朗观察员国升格为正式成员能够带来诸多好处,譬如通过参与该组织的各项合作可以获得技术和投资。但伊朗更看重的是加入上合组织的政治意义。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无疑将反击美国的宣传,改善伊朗的国际形象。有分析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能够成为上合组织的成员国,伊朗就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将其与西方尖锐对立的核问题引入上海合作组织内部,使中、俄等国不得不从维护该组织声誉的角度考虑伊朗核问题,从而获得中、俄更大的支持,对抗来自西方国家的压力。
........................
有人则从伊朗核危机里看到了中国的镜像。
田文林:伊朗核危机告诉我们什么
美国前总统里根就曾说过,"维护和平依靠的是我们的实力,而不是对手的善意。"
伊朗核危机是后冷战时代最具典型意义的一场地区危机。这场危机牵涉众多大国(美、欧、俄、中等)、诸多问题(如核不扩散双重标准、能源安全、地区格局变化等)和各种斗争形式(谈判、制裁、军事威慑),该危机几年来发展走向,对我们洞察国际斗争规律极具启示意义。
伊朗强硬与美国让步
几年来,因伊朗在核问题上不肯让步,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呼声曾一浪高过一浪。美国高层一直叫嚣"不排除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任何手段"对付伊朗,布什自己也称不会把伊朗核问题留给下一任美国总统。即使到2007年10月,布什仍扬言如果伊朗制造核武,将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一场新的战争似乎难以避免。有一段时间,媒体和专家甚至已开始预测战争爆发的具体时间。然而,就在2007年末,伊朗核危机却出现了戏剧性转变:一是美国主动与夙敌伊朗接连举行直接谈判,并准备在2008年再次会晤;二是2007年12月3日美国情报机构出台关于伊朗核计划的国家情报评估报告,称伊朗早在2003年就停止核武研发;三是2008年1月布什的中东之行,对伊朗政策基调的核心是加强遏制。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对伊朗动武可能性已很小。到底是什么原因迫使美国改变了主意?
其实,美国是冷战后最爱打仗的国家。美国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受益者,如果把全球化比作大市场、把国家比作企业的话,美国就是赚取超额利润的垄断性企业。而维护这种垄断地位和垄断利润的终极手段,就是美国的强大军力。尤其是在当前,由于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美国昔日的全面性优势(至少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已大不如前,但美国的军事优势却史无前例地突出。霸权结构的不对称性使美国更倾向于使用武力解决经济问题。自冷战结束后,美国已经发动了四场局部战争,即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而这四场战争均明显带有用军事实力维护经济霸权的目的:海湾战争是为防止萨达姆独吞海湾石油,形成威胁美国利益的能源垄断;科索沃战争是打击刚刚诞生的欧元货币;阿富汗战争是为了接近和抢占里海能源;伊拉克战争是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并确保伊拉克的石油交易货币由欧元重新换成美元。现在,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威慑,同样是为了防止伊朗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维护石油美元,打击"石油欧元"。可以说,美国已经变得越来越黩武好战了,美国的对外行为已开始异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由过去的国际制度建设者,逐渐蜕变成为为一己之利不惜牺牲他国权益的反动力量。
然而,回顾冷战后美国发动的四场局部战争,可以发现一个共性,就是越是双方军事实力不对称,越容易激发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欲望。美国是个实用主义主导的国家,格外注重考虑成本与收益问题,尽可能不做赔本买卖。因此,美国很喜欢通过压倒性的军事优势来创造不败神话,进而杀鸡吓猴,威慑那些敢于与美对抗的敌手和潜在对手。翻开历史看看,美国为了确保战争成为一桩合算的买卖,总是要精心挑选打击对象。萨达姆自废武功,主动销毁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果让美国打击起来无所顾忌。相反,朝鲜公然进行核试验,结果美国却伸出橄榄枝,缓和关系。而在伊朗核问题上,伊朗高层态度始终十分强硬,他们十分清楚,一旦在核问题上示弱,美国马上会得寸进尺,迫使伊朗作出新的让步,永无止境地占伊朗的便宜。内贾德曾说过:"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美国就会提出人权问题。如果人权问题解决了,他们可能又提出动物权问题。"因此伊朗拒不妥协并做好军事斗争的充分准备。也许正是因为顾及伊朗的报复能力和坚定的国家意志。美国才迟迟不敢下动武决心,甚至出现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的缓和举动。
和平发展更需强大军力
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维护和平,在和平环境中实现自我发展,一直是中国孜孜追求的目标。但挥之不散的战争阴影,不仅影响到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而且使中国的海外利益不断受到损害。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令我们数十亿美元的债务无法收回。而伊朗核危机的不断恶化又一度使中国在伊朗的利益面临威胁。从长远看,未来爆发新的地区冲突(甚至可能就在家门口)进而使我们的战略利益遭受巨大损失的情况仍难说不会出现。因此,要想使经济发展持续长久,中国就必须辩证地处理生产与军备的关系。在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主要是考虑当时特定的国内外政治环境。但时移势转,现在出现了军备发展滞后而国际安全环境仍不令人乐观的新形势。西汉桑弘羊有言,"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一场战争可以使财富流向发生根本性改变。所以,计算成本与收益也应该从战略高度着眼。
怎样做才能尽可能降低和减少爆发战争的概率?过去经常有人讲,发展军备容易引发对手疑惧,进而使对手也提高军备水平,这种"安全两难"是导致世界不安全的根源。据此,一些学者提出了"超越安全两难"的办法,即通过松弛武备来体现善意,以此换取对方善意,实现共同和平。但事实表明,实力不对称恰恰是导致局势不稳定的主要根源之一。有学者明确指出,"任何大国的崛起,仅靠发展经济和贸易而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根本无法实现,这是历史证明了还将继续证明的铁的事实"。
伊朗强硬政策的部分成功告诉我们,保持强大的军备水平和坚定的国家意志,是实现国家生存及发展目标的根本手段和最后屏障。国家间的和平是建立在实力平衡基础上的。有实力才有资格谈善意,有力量才可能有和平。美国前总统里根就曾说过,"维护和平依靠的是我们的实力,而不是对手的善意"。在冷战时期,正是由于美苏两极的军力平衡,才让双方相互节制,没有使"冷战"变成"热战"。而冷战一结束,各种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便层出不穷,以致米尔斯海默发出"为什么我们很快怀念冷战"这样的感叹。西方有句谚语,"篱笆箍得紧才会有好邻居"。以松弛武备换取对手的怜悯,结果只能激起对手的杀心和贪欲。充分的军事准备反而使对手因顾虑重重而增加和平的几率。
海军尤其是航母不可替代
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和国家间利益的分歧,决定了国家间矛盾和冲突的常态性。大体来说,国际冲突的演变基本都是个渐进升级过程。在冲突升级过程中,要想实现自身的目标,采取威慑战略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威慑,就是要显示既有动武的意愿,也有动武的能力,对方可能在威吓面前做出让步,从而达到兵临城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威慑战略的前提是威慑手段必须跟上。而海军(尤其是航母)不仅是作战的平台,更是实现军事威慑的有效手段。尤其是航母编队所特有的机动性,使其可以到达任何指定海域。
仍以伊朗核危机为案例。面对伊朗咄咄逼人的核政策,美国应对手段也曾逐步升级,它通过不断向海湾增派航母,渲染战争气氛,试图以此迫使伊朗国内政局出现变化。这从一个层面说明航母在解决当代国际冲突中的重要作用。如果美国不是拥有航母战斗群这种远洋作战能力,它怎么可能远涉重洋、到波斯湾耀武扬威?往远些看,自二战结束后,美国参加的地区战争几乎都是航空母舰打头阵。
伊朗核危机对中国的启示意义十分明显。就目前来看,中国最重要的产业发展带都在东南沿海,而中国地缘政治的薄弱点和矛盾汇集点在东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台湾问题。当初毛泽东主席在上世纪50年代曾准备解放台湾,但朝鲜战争一打响,美国第七舰队就进驻台湾海峡,导致我们无法完成历史使命。当前,同样是因为缺乏类似美国动用航母威慑伊朗那样的军事手段,才让"台独"势力气焰嚣张,不断推进"去中国化"步伐。这些问题的日益突出,决定了我们的战略突破重点就是发展强大的海军力量。它不但能有效遏制"台独"势力发展,而且通过和平手段收回台湾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此前有学者撰文认为,中国发展应该以陆权为主,但殊不知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那块。而海军建设就是目前中国国防建设最短的那块木板。
........................
而国际战略方面,则有人会对上述看法嗤之以鼻。
张文木:台湾是美国战略布局的"虚子"
中美博弈的经验告诉我们,"台湾问题"只是美国用于与中国进行战略利益交换的筹码;台湾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取决于中美关系变化以及美国遏制中国或中国反遏制的能力。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台湾问题"不仅不是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而且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次要问题。朝鲜战争使美国对华外交进入冷战轨道,此后,在1949年底即将被美国抛弃的台湾才被纳入以遏制中国为目标的美国西太平洋战略防御链环之中。即使如此,台湾在美国环岛防御链环中只是一个虚设的,因而美国也从不去认真"维修"的环节。
从1953年艾森豪威尔上台到1969年约翰逊下台,是美国强硬对华政策的高峰期,当然也是中美关系中的对立要素表现最充分的时期。即便是在这样一个时期,当炮击金门事件发生后,美国所做的事不是进攻,而是不断提高需要美国"出兵"的门槛,美国想的不是"共同防御"而是如何抛弃负担,甚至作出了逼蒋放弃金门、马祖的决定。可以说,这个时期表面强硬的美国对华政策后面,已透露出1972年之后的尼克松主义的气息。尼克松眼中的台湾只不过是美国为了全球利益与中国大陆进行战略交换的筹码,而不是美国战略利益本身。牺牲台湾可以是零售,也可以是整个批发,这多取决于美国对其"估价"的态度及中国大陆统一祖国的条件和意志。
美国人也明白,长远看,台湾必须是中国的,只是美国不甘心,它需要从阿留申群岛到菲律宾连起一道阻止中国力量东进太平洋的"防波堤",正如当年美国将英国当作法德力量扩张的"防波堤"一样。这个堆在太平洋西岸的"防波堤",对美国而言,最理想的是北由日本为起点,南下经台湾到菲律宾一线。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就是为了组接这根链条而进行的战争。战争失败的结果表明:美国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资源来"维修"和"保养"这根链条。除了给美国提供了几个机场和情报收集地外,这条链环从一开始就没有对中国起过什么作用。东南亚条约组织是这个链条的主干,它1954年成立,可在1955年就在万隆会议上向新中国敞开大门。这说明,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既没有能力单独,也没有能力联合多边组织阻止中国的统一进程。
1972年尼克松主义出现后,美国在东亚筑起的这道"防波堤"在台湾岛一带出现了断环。而美国弥补这部分"断环"的方式是"守险不守陴",即加强了日本、关岛和菲律宾一线的军事安排,推动日本和菲律宾的军事力量的增长,沿中国东海岸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对台湾形成拱卫之势。如果台湾"失守",这种安排也可形成遏制中国东入太平洋的第二道拦截。在这两道拦截力量的布局中,台湾只是一个虚子,而从台湾东面的北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到南面的菲律宾,美国布的则是实子。其目的就是保卫从美国到马六甲海峡的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是美国西太平洋全部战略的心脏。
台湾离美国的海上生命线较远,而离中国大陆太近,它在美国战略中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因而早晚------当然是在美国再次需要中国与之进行尼克松式合作的时候------是要送还中国的"大礼"。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海军几乎无力越过台湾海峡的条件下,美国都没有为台湾而防御金门。今天,在中国海军现有装备条件下,如果中国统一祖国的态度足够坚决,美国对台湾的态度不会比50多年前更好。一旦出现中国统一战争,"台独"分子不可能指望美国会给予其多于美国当年对南越的援助。
美国动用绝对手段,必须是针对绝对目标,而台湾并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
守不住,就廉价出卖,卖不了,就送人情,这是西洋外交的常识。当年拿破仑为什么将路易斯安那、俄国为什么将阿拉斯加如此廉价地抛给美国?其原因就是这些地区是法国和沙俄在未来美国崛起后必然守不住的地区。要美国动用绝对手段,必须是针对绝对目标,两者必须匹配。那对中国而言,台湾是我们的核心利益,核心利益决定中国会为此在必要时动用绝对手段以打击"台独"势力,实现祖国统一;但台湾并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甚至也不是关键利益。既然如此,"台独"分子指望美国用它的全部资源只为其面子与中国大陆全面开战,那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美国加图研究所国防与外交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特德•盖伦•卡彭特不久前出版了《即将来临的美国为台湾与中国的战争》一书,他在全书结尾时确认,"美国继续对台出售武器而不提供安全保证的政策,是基于这样一种承认,即台湾是美国的一种有限的或'边缘性'利益,而非至关重要的利益";"对台湾的安全保证需要承担巨大的而非极小的风险。中国现有20多枚洲际导弹能够打到美国城市。在未来几年内,这一数量可能会增加到几百枚。即使一场最初仅限于台湾海峡的小规模武装冲突,也可能会升级以致失控,而置美中两国决策者的意图于不顾。对于美国来说,这种程度的风险只能在保卫其至关重要的安全利益时才能承受,而维持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并不符合这一标准"。该书对美国政府的建议其实可以总结为一句话:让"台独"自生自灭!
尼克松主义将再现美国,这将有利于台海局势的缓和
小布什上台后,挥师中东,七年下来,花费了天大的代价却离其中东战略目标越来越远:中东形势越反越恐,美国在伊拉克难以自拔,现在阿富汗塔利班又杀将回来,以致小布什在中东捉襟见肘,并为此怪罪于伊朗,要向伊朗开战。果真如此,那美国将从在阿富汗的"一鼓作气"、到伊拉克的"再而衰",最终会在伊朗进入"三而竭"。
目前美国国内政治主题与尼克松上台前面临的关于"越战"的政治主题十分吻合,美国外交重蹈尼克松之前追逐高目标而使国力严重透支的同样错误,这将迫使尼克松主义在美国卷土重来。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是利用地区均势调节而非直接介入地区危机。二战后,美国外交抛弃均势策略,单枪匹马介入亚洲事务,并在朝鲜半岛和东南半岛严重受挫。这些失败说明,如果不至少与亚洲一个大国合作,担负�两洋防务重任的美国根本没有独立解决这一地区危机的能力。今后一段时期,美国对中东的控制力将大幅下降,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是美元因失去其物质承担者------石油的有力支持而乏力回天,经济疲软将迫使美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收缩其战略边界。尼克松主义将在美国外交领域卷土重来,这将有利于台海局势的缓和。首先,与20世纪70年代不同,促成本世纪美国尼克松主义出现的地区在中东。中国不仅不是目前造成中东危机的当事国,而且还是国际社会解决中东问题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与20世纪比,21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压力已大大缓解。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安全压力多来自中国东部海上,60年代初,中国西南、西北、东南均出现"雪压冬云"的严峻形势,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国安全压力集中于北域,苏联在中国北疆大兵压境,虎视眈眈。这一切均延缓了我们对台湾问题的解决。进入21世纪,中国西南西北的形势已相当缓和,目前的国际形势在台湾问题上给中国提供了难得的、较为持久的和更加从容的选择余地。
机遇首先是和平的机遇,选择也首先是和平的选择。只要台湾方面愿与大陆人民共守"一个中国"的原则,那么在任何时候,中国政府都不会放弃和平统一的努力。但和平的诚意应当是双向的,其前提就是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形势对"台独"分子将十分不利,而对海峡两岸所有热爱中国的中华儿女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却是大好时机。海峡两岸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时机,作国家统一的功臣,不作分裂国家的罪人,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以最和平的方式推进国家的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这就是说,美国鬼子在国际上的核心战略利益并不在远东,中国人(包括大陆与台湾两方面)都在台海关系上神经过敏了。实际上,美国压缩欧洲战略空间才是确保其全球地位的首要问题,而在其战略布局里则由于伊朗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和石油产出国的身份以及什叶派穆斯林霸主等等因素,让美国佬耿耿于怀。
新加坡的好事者则安贫乐道地劝慰米国人能够与伊朗相安无事。环球时报编辑发来该报上的相关内容。
美国应与亚洲一道接触伊朗
马凯硕 (Kishore Mahbubani)
在今天这个世界,我们面对的最大危险之一,就是美国和以色列会发起对伊朗备受怀疑的核武设施的军事打击。任何这样的军事打击将在中东------这个世界危险和不稳定的角落,打开一个新的、充满危险的潘多拉盒子。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存在这样巨大的危险,全球范围内却没有几个政治家在大胆地谈论这个话题。
针对伊朗的军事打击将在伊斯兰世界引发新一轮的雪崩似的反美、反以色列情绪,这还不是美国面临的唯一的危险。如果说入侵伊拉克已经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军事力量以及美国精神,对伊朗的进攻对美国来说将是更大的灾难。伊朗有更强的能力进行报复,对于痛苦和灾难也有更强的承受力。伊朗有勇气承受长时间的斗争,但美国却没有(正像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两个剧场里的表现一样,美国按捺不住撤离的冲动,尽管很多事情还没有做完)。
伊朗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社会之一。但是,美国的地缘政治思想者总是倾向于透过负面的镜头看伊朗。他们只是看到一个被严厉的神权政权压迫的国家,一个致力于扰乱周边的国家,一个决定变成像朝鲜一样拥有核武器的流氓国家。很多美国人对改革伊朗不抱希望。
真实的情况是,像很多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的亚洲国家一样(包括中国和印度),伊朗也可以被改革、被现代化。事实上,亚洲迈向现代化的进程已经准备向伊朗推进。难以置信吗?这里有一段关于伊朗之行报道的摘录,作者是Zuraidah Ibrahim,新加坡《海峡时报》的一名女记者(她也是穆斯林):"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一天晚上,我们在德黑兰的主干道Valiasr大街上寻找一家咖啡馆......这里有独一无二的柜台,出售美式快餐,并使用麦当劳式颜色的包装,但是他们却声称这是名叫"Boof"的真正的伊斯兰食品......在这里,年轻女人身穿合身的皮质夹克,细管裤以及外国制造的时髦的及膝靴子,路易威登这样的品牌也在其中。咖啡馆里的这种场面和当今世界其他地方的消费主义和文化试验行为没什么两样。但是人们却努力将它放到一个框框里,而这个框框正是那些政治上的花言巧语和新闻标题强加在伊朗身上的。"
Zuraidah Ibrahim已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世界最主要的问题是总以一维空间的眼光看待伊朗这个极其复杂和丰富的社会。伊朗的各个层面很少被人读懂,甚至是很多西方的一流的学者。比如,伊朗是一个丰厚的、令人骄傲的文明------波斯文明的首要继承者。波斯文明宝贵的智慧财富仍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即使大多数伊朗人以他们的穆斯林身份而自豪,他们仍对他们独一无二的波斯文明感到更加自豪,他们相信(私下里),波斯文化比其他相对原始的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诞生的地方)的文化更加先进。大多数伊朗人对他们的历史和文明有深入的了解。鉴于波斯文化的世俗性,如果伊朗社会对亚洲的现代化进程无动于衷,那才是十分不正常的。伊朗人认为他们的文明是与中国文明相等的(私下里,他们认为他们在文化上优于南亚的文化,因为莫卧儿帝国最优秀的特质继承自波斯文明)。伊朗人因而假设他们可以赶上中国和印度。因此,他们拥有一种十分自然的渴望,去走一条和中国和印度相同的道路。
伊朗加入亚洲现代化的进程,这将有益于整个世界的利益,包括西方。如果伊朗走上了这条道路,它的社会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印度,中国和其他亚洲社会将欢迎伊朗加入亚洲现代化的进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西方正在拖伊朗的后腿。各种各样的制裁和压力在不停地将伊朗从现代世界中向外推。
最主要的障碍是美国。在美国,没有主流的政治家敢于提倡在美国和伊朗之间建立外交关系,提出这样的建议的人将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外交在2000多年前被发明,使王国或者部落可以同他们的敌人进行谈话。但是,现代美国却没有打算或者实施我们祖先2000多年前就做到的事情:建立同敌国的外交关系。
对于这样的观点,标准的美国式的反应是声称,伊朗自从将52名美国外交官和使馆工作人员在德黑兰扣留为人质444天之后,就已经将自己排除在了由文明国家组成的群体之外。毫无疑问,这种扣押人质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这种事情不单只发生在美国身上。一位印度高级外交官告诉我,美国外交官经常鼓励印度政府与巴基斯坦进行更多的外交方面的对话,以防止两个国家间核战争的爆发。这位印度高级外交官同意这样做,但他会这样问,为什么美国人不和伊朗的外交官谈谈。美国是否可以实践一下自己对他人进行的说教。
在美国外交官被扣押为人质的事件发生后,在面对伊朗时,大多数美国人将他们自己视为受害者。很少有美国人意识到,伊朗人甚至更有理由认为自己也被美国伤害。在20世纪里,美国断然入侵伊朗两次,阻碍了那里的民主进程。事实上,今天每个伊朗人都知道,当伊朗在1951年选举了穆罕默德•摩萨台作为首相时,中央情报局于1953年通过政变推翻了他。这一事件深入地渗透了伊朗人的心灵,塑造了他们对西方的态度。其实,这一事件对于伊朗人内心的冲击不亚于"9•11"对美国人内心的冲击。如果任何一位有思想的国际领军人物不知道"9•11",美国知识分子一定会感到震惊。同样,伊朗知识分子也将感到很震惊,如果他们遇到了一位没听说过摩萨台的高级国际人物。托尼•布莱尔在赴伊拉克的访问中,曾接到一份关于海湾地区问题的简报,一位分析家提到了关于摩萨台的章节,布莱尔却问:"谁是摩萨台?"。
美国和伊朗不是第一个感到被对方伤害了的国家。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但大多数国家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美国却成了特例,拒绝考虑这种做法,甚至拒绝考虑与伊朗直接对话。美欧都声称他们愿意看到在德黑兰温和的现代化支持者,而不是内贾德的那种激进的声音,获得地位的上升。如果是这样,那么美国领导的针对伊朗的围堵政策,而不是接触政策,就显得匪夷所思了。围堵政策会不可避免地帮助那些希望伊朗保持封闭的极端主义者。而接触政策会帮助那些呼吁开放和改革伊朗社会的人。美国应该和亚洲一道接触伊朗。▲(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著有《新亚洲半球:不可阻挡的全球权力东移》。本文由查雯翻译。)
........................
情况会这么简单么?老周发来的参考材料很是有趣。
zhoujd
2008年8月10日 10:49
供参考
麦凯恩紧急换人与伊朗临时变软说明什么?
[1510] (2008-08-07)
早报导读
一
美国共和党已经推举麦凯恩作为该党总统候选人,据媒体报道,其副总统候选人的热门人选有三位:他们是前麻省州长罗姆尼、明尼苏达州长波伦蒂和前俄亥俄州众议员波特曼,最终是谁还未确定。然而麦凯恩在8月4日突然紧急换人,果断排除以上三位候选人而把先前并没有列在副总统候选人名单上的弗吉尼亚州众议员坎托作为自己的副总统搭挡。而也在8月4日这一天,伊朗核谈判首席代表贾利利主动给欧盟高级代表索拉那打电话,表示同意就伊朗放弃浓缩铀生产问题同欧盟继续谈判,显示出伊朗在核计划上有变软的意向。在8月4日同一天里发生这两件事说明什么呢?这两件看似不相及的事情它们之间又有什么相互关联的内在联系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众所周知,美国、以色列和欧盟都认为,伊朗在以和平利用核能作幌子积极研制核武器,到明年春天就会拥有核弹头,同时它又在大力发展中远程导弹和军事力量,伊朗革命卫队也在向伊拉克反美武装秘密提供资金和武器。伊朗扬言,如果遭到攻击,就将进攻美国在中东、西亚的32个基地和以色列核心地区,其盟友真主党和其他反美武装也将参于对美以的打击。对于伊朗这种坚持核计划和支持反美以武装的强硬立场,小布什总统相信,"除了武力,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住伊朗"。因此美国和以色列都主张要炸掉它的核设施,消除其核威胁,而美国要打伊朗还有更深远的目的,就是通过打伊朗来全面实施包括将其肢解而建立库尔德国以及在美国主导下重新整合大中东地区油气资源和国际政治关系在内的大中东战略。
美国为实施大中东战略而要打伊朗的战争计划和颠覆行动早就制定并已在开始实施了。据媒体透露,自2007年起,美国的特种部队就在伊拉克南部展开跨国行动,秘密抓捕"基地"组织成员和伊朗革命卫队高级官员以及反恐战争中那些"高价值目标",这些人不是被带回伊拉克秘密审讯,就是被杀。与此同时,美国又支持伊朗境内包括库尔德人在内的反政府伊朗人民抵抗运动,美国这样做的用意之一是,如果由此引发伊朗当局对此类组织进行武力镇压,美国政府也就有了可以"出手干预"的借口,从而也为将伊朗库尔德区分割出去与土耳其和伊拉克的库尔德区合并成立库尔德国做准备。对此,小布什总统在去年年底向国会提出了打击伊朗领导层的秘密计划拨款,该计划"旨在打击伊朗的核野心,以及通过政权更迭来削弱伊朗政府",同时"去与反对组织联合并向其提供资金和武器援助",因此布什要求对该项加强分裂伊朗领导层、颠覆伊朗政府进而破坏伊朗核项目的秘密计划拨款四亿美元,并得到了国会领导的批准,而这项针对伊朗的秘密活动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负责策划和指挥。
除此以外,美军还对伊朗作了可以直接攻击的军事准备,在伊拉克距离伊朗边境大约30公里处修建了四处军事基地,其中一处内建有可以远距离发射的导弹发射阵地和先进雷达,一旦伊朗向以色列发射导弹,雷达将在短时间内发出预警信息,以色列就可以立即拦截并举行反击,驻伊美军也可以随即跟上,进攻伊朗。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将军在今年4月27日表示,最近两年伊朗在继续增加对伊拉克和中东其他地区反美武装的支持,"杀害美国及盟军士兵",对美国造成的危险越来越大,这让美国非常担忧,因此五角大楼正在筹划针对伊朗的"潜在军事行动"。马伦属于美军中的温和派,这次公开表态美国正在准备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其意义"极不寻常",可能为某种规模上攻打伊朗铺平了道路。
二
但是,美国真要去打伊朗,却不能由自己冲在第一线直接出面去打,这是因为在伊朗还没有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仅以伊朗进行铀浓缩生产活动不是用于和平目的而是为了制造核武器为由去打伊朗,显得理由不足,也会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更会受到反战的民主党的反对和责难,这将会大大影响共和党的总统竞选。因此美国对伊朗之战必须要首先依靠以色列,由以色列充当打头阵的角色,只有等以色列先去炸了伊朗核设施并"引蛇出洞"地引发了伊朗对以色列和美国在中东基地的大规模报复性反击以后,美国才有充分理由去对伊朗进行大规模的轰炸和进攻。
以色列更急于打掉伊朗的核设施,因为一旦石油富国伊朗拥有了核武器,成了核国家,并以此为实力后盾,不仅可以直接攻击以色列,而且还可以更大地支持哈马斯、真主党以及其他反以武装组织和恐怖集团,这将会给以色列的生存和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和危害,因此以色列必须在伊朗拥有核武器之前就炸掉它的核设施,以除后患。而以色列也一直在做摧毁伊朗核基地的作战准备,它这次扬言要打伊朗已经持续半年多时间了,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威慑伊朗,迫使它在谈判桌上作出放弃核计划的让步,但实际上却是真的要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空中打击,以色列空军6月初在地中海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就是在为不久后可以长途空袭伊朗核设施进行"热身"。
相信战争万能的小布什总统对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计划也已经开了"黄灯",他告诉以色列政府,如果与伊朗的核谈判破裂,他可能会批准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采取军事打击行动的计划。美国官员也在7月底向以色列保证:"美国不会放弃军事打击伊朗的计划"。这意味着美国要求以色列作好随时对伊朗核设施发动打击行动的准备,在完成准备后向美国作出通报,然后由美国作出什么时候打的指令。
然而现在的问题却是,美国在公开场合不能说自己支持以色列打伊朗是为了"引蛇出洞"为美国打伊朗创造条件,更不敢说先以后美打伊朗是为了实施雄心勃勃的大中东战略,反而要装出一副美国不会对以色列提供帮助的样子,告诉以色列不要期望得到美军的协助,也不能使用美国驻伊拉克的军事基地来提供后勤支持,甚至要说:"这真的取决于以色列人,美国将不会攻击伊朗。"美国之所以对以色列打伊朗会持这种打折扣的支持而作一定程度的抵制,是因为五角大楼担心以色列不能彻底摧毁伊朗的核设施而使它五年内不能恢复,担心伊朗的报复性措施将危及美国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部队,以及也担心反对伊战和对伊朗核威胁持怀疑态度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强烈反对和他有可能成为下届总统,于是也就出现了如下非常矛盾和复杂的局面:
1、美国必须要以色列先去打伊朗,尤其要它在美国大选前去空袭,而以色列也必须要在美国大选前去摧毁伊朗的核设施,否则万一民主党在11月份选胜,那么对伊朗就打不成了,大中东战略也会流产了,以色列的生存劫难也就难以避免了。正是这个原因,小布什总统急于打开批准以色列去打伊朗的"黄灯",而以色列也"恨不得在好战的美国总统下台前,获得盟友撑腰好好痛击伊朗核设施一番。"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更是进一步表示:"人们在三个月后将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东"。而奥尔默特要在9月17日选举后辞去总理职务,他这么说也就意味着这场炸伊朗之战很可能会由他在辞职前下令实行。如果他在下台前不打,其后继者也很可能会在10月份即美国大选前、也就是奥尔默特所说的三个月后在美国的批准下予以实施;
2、可是为了不被民主党抓住把柄,也为了避免舆论的谴责,美国要以色列先去炸伊朗,但不敢公开给予后援担保,而以色列却必须得到美国后续支援的确实保障后才能去打伊朗。这样一来,也就使得不到美国后续保障的以色列存有疑虑,裹足不前,不敢冲锋在前地放手去打。然而美国大选在即,伊朗也将很快拥有核武器,如果在美国大选之前不去摧毁伊核就来不及了。
这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才能解决这个以色列可以在没有美国后援担保下敢于在美国大选前去首先空袭伊朗的难题而打响美国大中东战略的第一枪呢?又有什么办法使以色列完全相信只要先去炸伊朗,美国就一定会随后跟上地大打伊朗,因此以色列也就敢于冲在前头当马前卒了呢?有一个桃代李僵、暗渡陈仓的好办法,这就是麦凯恩对其副总统搭档的紧急换人。
三
麦凯恩紧急所换的坎托,今年45岁,他不仅是弗吉尼亚州的众议员,而且还是美国国会众议院共和党少数派首席副党领,更重要的是他是犹太裔。也就是说,麦凯恩把拥有众议院领导权和影响力又还是以色列同胞的犹太裔坎托作为自己的副总统候选人,这一方面使坎托可以在国会政界发挥为共和党竞选拉票的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也等于在向以色列作出共和党和小布什政府支持它打伊朗的后援担保,从而可以使以色列相信,只要去炸伊朗,美国一定会随后跟上,把战争继续下去。而以色列见到麦凯恩看重和提携犹太人去当美国副总统候选人,并很可能会成为美国第一位犹太人副总统,这不仅是犹太民族的殊荣,而且因为有自己同胞做人格担保,于是也就会放心地去打伊朗并要打出赫赫战绩为麦凯恩能当上美国总统和同种族坎托能当上美国副总统献上厚礼了。
那么麦凯恩为什么要选择在8月4日这一天换人呢?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8月2日是欧盟要求伊朗对放弃浓缩铀生产问题作出答复的最后期限,可是伊朗虽然由叙利亚总统巴沙尔进行调解,却直到8月4日仍未作出答复,这引起了欧盟和美国的极大愤怒,准备着手对它实行新一轮更加严厉的制裁。如果伊朗不仅继续拒绝放弃浓缩铀而仍持强硬立场,甚至准备以武力对抗,则就可能会把对它的军事打击提到议程上来,这也就意味着以色列可以先发制人地打伊朗的机会就要来了。而这时只要给以色列一个看似未作担保实际上却已作了担保而民主党又不好反对的表示,以色列也就有底了,到时候也就敢打头阵地去炸伊朗了。而麦凯恩在这一天紧急换人把犹太裔坎托提携为自己的副手竞选者,就是这种似无却有的最好表示,坎托也成为可以使以色列人放心的最好担保。
因此,麦凯恩在8月4日的紧急换人,是一项为了推动和确保以色列在大选前去打伊朗的重大策略调整,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人事变动。72岁如父的麦凯恩提携和重用45岁如子的坎托,不仅对提高犹太人在美国的地位和影响大有作用,对培养锻练共和党年轻后继者大为有用,而且更为共和党战略、策略的连续性提供了保证。由此可见,军人出身的麦凯恩真不愧是一位老骥伏枥、老当益壮、老谋深算、老练果敢的美国老战士、共和党老英雄,甚至很可能成为成就斐然、功绩卓著的杰出美国总统,于是麦凯恩的支持者拥戴者在美国大选时就会此起彼伏、震天动地狂热欢呼:
"U S oldman!"------ 老爹 美国!
四
然而也在8月4日的同一天,伊朗方面终于开口向欧盟作了答复,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它表示同意就放弃浓缩铀生产问题同欧盟继续谈判。伊朗这种既不强硬拒绝又不同意放弃的表态意味着什么呢?它又为什么也在8月4日这一天表态呢?说起来道理也很简单。
伊朗虽然认为美国政府经济低迷、军费缠身、已经陷入伊拉克战争泥潭,不太可能再自我麻烦地卷入另一场战争,所以摆出一副决不低头屈服的铁公鸡姿态向美国叫板,以为这样就可以吓住美以,阻止核设施遭到攻击,也可以安定民心。但是现在看来,这种虚张声势的办法并不能奏效,在伊朗拥有核武器之前、尤其在小布什下台之前,美国是一定会指使以色列来炸伊朗的,如果伊朗对美以予以报复性反击,美国也会趁机大举进攻伊朗的。而如果真打起来,仅凭自己这点与美以先进武器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的军事力量,是绝对打不过美以的。这种现实处境迫使伊朗必须冷静下来,不能再一昧地用强硬相抗的办法,而是要灵活一些,所以这次也就改变策略,放软立场,以使美国小布什政府和共和党麦凯恩碰个软钉子,不好借题发挥,借机打伊。
更重要的是,伊朗已经看到,美国真的要打伊朗,只有在11月大选之前进行,而且如果反战的民主党在大选中获胜,这场伊朗之战就打不成了。因此采用这种既不拒绝又不同意而模棱两可的继续谈判之策,就可以尽量拖延美以发动打伊朗战争的时间,最好能拖过美国11月份大选和拖到美国民主党胜选。
原来,聪明的内贾德和麦凯恩一样,也在
吕加平
《联合早报网》
........................
嘎嘎。
也就是说,如果美国佬想遏止伊朗发展、特别是在核设施上的成就,剩下的时间没有多少啦。在小布什离开白宫之前,米国人必须动手,必须向伊朗开战,否则一旦小布什离任,美国鬼子就再也无法找到对伊朗动武的机会了。
这种分析是不是准确,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情。不过,就目前情况看,美国和伊朗之间(可能还要加上以色列)的关系扑朔迷离真伪莫辨。各方都在进行着紧锣密鼓的猫捉老鼠的游戏,只不过,其中谁是猫谁是老鼠则让人看着眼花缭乱。相关方面在伊朗核设施上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绵里藏针又花拳绣腿。
美国佬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局里暴露出来的军事弱项,也成为俄罗斯敢于对挑衅的格鲁吉亚出兵的底气。实际上,米国人作为世界警察,不仅仅是道义上失去了制高点与权威性,即使是在能力上,也由于单边世界导致全人类无法达到动态的平衡而危机四伏。
中国的右派们在为美国佬捧臭脚方面无所不用其极,纷纷嚷嚷着伊朗人就不应该拥有任何核能力,好像中国自由派们甚至不惜为美国收拾伊朗充当炮灰似的臭不要脸。当然啦,尊重生命的这帮丫挺的,真要是到了美国鬼子希望他们替天行道的当口,普世价值观念指导下比范跑跑窜得还他娘的快多了。
小布什会不会在其离开白宫之前再干上一仗?若是,则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位时先后对三个非军事同盟的独立伊斯兰国家动武的总统;如若不是,则小布什给不管是奥巴马还是麦凯恩时代的美国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国际祸害,并且很可能由此成为美国霸权时代根本性衰落的开始。
--~--~---------~--~----~------------~-------~--~----~
《权利》电子邮件网络非常鼓励具有行动力的文章供大家分享和引起支持!
1,所有帖子没有注明"不可转载"的,一律可以转载;转发本邮件成员文章,请注明"转自《权利》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aRights"。
2,《权利》公共发言,请发电子邮件到 ChinaRights@googlegroups.com
3,订阅: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ChinaRights/subscribe
4,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ChinaRights-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5,群发邮件,慎重发言,文明用语,切忌只言片语不明不确!
6,联系:gongchangbeijing@gmail.com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