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9日星期五

【权利:1471】 小文几篇

 
 
 
 
                         "看门狗":西方中文媒体的职责
 
                             ———谈德国之声等电台的问题
   
 
 
                                                                       茉莉
 
 
 几年前我到台湾时,曾在风景优美的中央广播电台大楼前感慨万千。那一栋普通的乳白色大楼,就是当年以短波向中国大陆播送"自由中国之声"的地方。年少的我在文革时期,耳闻目睹了不少大陆人因收听"自由中国之声"和"美国之音",而遭受批斗、监禁甚至被逼自杀的命运。人类追求真相的天性,是残酷的铁网也挡不住的。
 
 
 
                           ◎ 滚雪球大讨论进入深层思辨
 
 
 然而,曾经穿透铁幕,给中国人民传播民主自由信息功不可没的海外广播电台,在冷战之后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不知不觉地发生了蜕变。直到闹出德国之声的"张丹红事件",人们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些海外电台违背了西方人办台的初衷。
 
 前不久,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在内的"联邦共和国作家圈"59名作家,联名向德国联邦议会写公开信,要求审查德国之声中文部。包括仲维光、王容芬等八位旅居德国的华人学者也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要求议会彻查德国之声是否遭中共渗透。
 
 与之针锋相对的,是包括德国前司法部长、亲中共的汉学家在内的49名人士签署的公开信,他们支持不久前被解除副主任职务的张丹红,反对审查德国之声中文部。对此,廖天琪,刘慧卿等一批用中文写作的自由撰稿人和新闻工作者,发表了《请向权力说真话——回应德国49名学人的公开信》。
 
 将这场讨论推向更深层的思辨阶段的,是德国流亡作家笔会的公开信。该组织的成员背景特殊,有些是当年为逃避纳粹迫害而流亡的德国作家的后裔,有些是来自铁幕时期的东欧流亡作家。该公开信坚持人道主义立场,站在受害人的角度看问题,以当年BBC被纳粹和捷共渗透为例,呼吁德国之声汲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助纣为虐的覆辙。
 
 这场争论就像滚雪球似的,正跨越国界,卷进越来越多的东西方社会精英与名流,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在此文里想要探讨的是,面对一个仍然专制的中国,西方中文媒体应该怎样坚守原则和理想,认清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职责?
 
 
 
                              ◎ 德国之声间接为中共代言
 
 
 和美国之音、BBC等海外电台比较起来,德国之声是一个名声不够大的电台。有网友说,他们最近才知道这个电台的背景,以前偶尔看到德国之声中文网的文章,还以为是中共办的"侨声广播电台"一类的统战媒体呢。
 
 实际上,德国之声中文网并不是很直接地为中共代言。身为新闻从业人员,他们很娴熟地按照他们的立场,巧妙地塑造有利于中共的舆论。德国之声中文网对中国现实的批评力度,还不如中国国内的《南方都市报》。国内的新闻人顶着政治压力为弱势者代言,在有限的舆论空间里发出声音,而享有自由的德国之声却连国内报纸都不如,不知拿着西方工资的他们良心是否安宁?
 
 
 
                                 ◎ "让海外舆论跟着我们走"
 
 
 原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的主任赵启正曾谈到,要在美国等西方重点国家主动宣传中国,"要做到让海外舆论跟着我们走"。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些年来,中共透过控股、安插人员、以商业利益诱惑等手段,强烈地影响了海外中文媒体,其统战成绩很是可观。
 
 对于西方人创办的广播电台,控股等手段是没法使用了,但由于这些媒体的从业者大部分是华人,中共可以利用他们的"爱国"民族主义情绪,加之以利诱,让他们衣锦还乡,使他们变相地成为"喉舌"。
 
 最近,魏京生在《就"德国之声"事件致德国联邦议会的公开信》中说:"纵观这些年来德国之声、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英国广播公司、美国之音甚至自由亚洲电台的节目内容,时常使我失望和气愤。"令魏京生气愤的原因是,一些记者"对专制政权践踏人权的行径低调处理,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争取人权和自由的信心。"
 
 由于西方媒体从业人员的选题有相当的自由度,因此,一些记者可以避谈政治,选择软性题材充斥填塞版面,耗费西方资源。还有人在话题里大量注水,甚至夹带传递中共意识形态的内容。
 
 
 
                              ◎ 泾渭分明,一仆不能侍二主
 
 
  在西方,新闻媒体被称为社会的"看门狗"(watch dog)。这是一个监督社会和政府的行业,它的职责是调查问题,发掘真相,揭露坏事。正如马克思所定义的:"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公众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眼睛,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无处不在的喉舌。"
 
  由于新闻舆论监督的力量,它在西方社会构成了与立法、行政、司法并立的一种社会力量,被称为"第四权力"。新闻报道应当尽量追求客观、真实、准确和公正性。
 
  依照西方的新闻价值观,中国新华社只是一家宣传机构而已,属于"非法信源"(illegitimate source), 因为它是中国政府出钱办的媒体,要坚持的是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其网站宣称:"新华网是由党中央直接部署,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主力军,是党和国家重要的网上舆论阵地。"
 
  一个要监督揭露当权者,一个要做当权者的舆论阵地,这是两种泾渭分明、水火不相容的新闻价值观。这就给所有在西方媒体工作的华裔新闻人提出了要求,他们应该清洗自己曾受过的中共教育的影响,忠诚于西方新闻价值观。
 
  在西方媒体工作的中共党员,因此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如果你不打算放弃你的中共党籍,仍然要效忠于中共,你就不应该选择这个工作。一仆不能侍二主,一个新闻人不能同时效忠两种背道而驰的价值观,否则会造成人格分裂的后果。而欧洲本土的共产党,其党员却适应西方媒体工作。
 
  这是因为,中共与西方共产党的根本性质不同。西方共产党承认民主国家的原则,而中共仍然是一个专制政党,它的内部组织结构也是不民主的,即个人要服从组织,强迫党员接受党的意志,不容许党员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凡是有独立精神的党员都会遭到惩罚,例如著名记者刘宾雁和著名学者郭罗基。同时,中共不是一个普通的政党,更是一个全权的执政党,作为中国执政党的党员在西方媒体工作,这意味着什么呢?
 
 
 
                               ◎ 拾遗补缺,报道被禁新闻
 
 
  在这场大争论中,一些从不为中国人权受害者说话的德国汉学家,这次倒是"挺身而出",为受了处分的张丹红鸣不平。这些德国汉学家们在本国批评自己的政府来毫不留情,却竭力维护侵犯人权的中国政府,只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政府是容许批评的,而中国政府要是不高兴了,他们的利益就要受损。 
 
  利用社会科学来为专制意识形态服务,在德国并不新鲜。二战时期,德国高校的一些汉学家附庸于纳粹统治者,因而自毁声誉。今天,这些德国汉学家既不认同《德国之声》的宗旨:"致力于传播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价值",也不学一点中国传统文化人的气节与风骨,例如太史公秉笔直书不讳君恶。
 
  这些德国汉学家貌似公正地指出,这场讨论实际上涉及如何认识当前的中国。是把中国当"无赖国家",还是认可中国正在不断取得进步?在这里,这些自认为懂中国的人们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他们把新闻事业当作历史事业了。
 
  中国是否有进步?这是需要放在历史长河里来检验,再做结论的。而西方新闻的职责却类似"扒粪者",他们要调查当下的问题,揭露当今权势者要隐藏的坏事。尤其是,中国当局利用巨大的国力,在海内外安置控制了强大的宣传机器,拼命自吹自擂自己的"进步"。民主国家纳税人供养的这一点新闻资源,有必要也去附和强权大唱"进步曲"吗?
 
  由于中国仍然处于专制统治之下,缺乏新闻自由和民办媒体,针对这种特殊情况,西方中文媒体的首要责任应该是:拾遗补缺,报道被中共当局竭力掩盖的重大事实、传播被中国当局禁止传播的新闻。一句话,新闻人不应该是权势者的宠物,而应是令权势者害怕的"看门狗",是始终站在弱势的受害者一边的人。
 
  写到这里,我想起2007年4月时,受尽酷刑折磨的中国维权律师高智晟先生回到家里,在写给胡佳的一封信中,他提及一些海外中文媒体记者对他的支持。高智晟发自肺腑的感谢,令我们对海外中文媒体仍然抱有很大的希望与期待:
 
  "我还要再次务请你转达我对亲爱的张敏、高洁、许凌、赵子法、易凡、杨宪宏、黄绢等朋友的敬意和谢意,这些是使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候刚强起来的声音。"
----
 
原载香港《争鸣》杂志2008年11月号
 
 
补充资料一:
 
◎ 德国之声间接为中共代言的基本手法是:
 
 一,通过安排什么人接受访谈,选择什么样的报道题材,来引导公众关注什么、不关注什么。八位旅德的华人学者说:"德国之声中文部对于中国共产党政府所不喜欢的新闻,例如与人权丶民主丶及与异议人士相关的事件,非常消极,能不报就不报。"该中文网网页"很少有国内和流亡海外的中国的人权人士、公民活动家、持不同政见知识分子,以及民运人士的文字和新闻"。
 
 二,通过处理新闻内容和标题,突出和强调有利于中共的部分。例如德国之声中文网最近的一篇报道《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不是万恶之源》,此文谈及毒奶粉丑闻,专家意见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这恰恰是没有权力制衡和独立检测的一党制国家的弱点所在。"但该中文网在处理这一条新闻时,故意安上一个并不是世卫组织主要意思的题目:"中国不是万恶之源。"这就很巧妙地,为本应承担罪责的中国当局开脱了责任。
 
 王容芬女士在《"德国之声"关于达赖喇嘛的报导混乱、失实》一文中,也谈到德国之声记者擅自杜撰标题和报道内容的问题,她说:报道绝口不提达赖喇嘛一再强调的不搞藏独、谋求西藏高度文化自治的立场,不提此次访德重点活动,却无中生有说:"达赖喇嘛赞扬了中国中央政府在大地震中表现出的透明度。"
 
 三,反应缓慢,拖拖拉拉。有时,德国之声中文网也不得不报道一些不利于中共的消息,但他们将之放在"德国媒体看中国"里面。该中文网有自己的评论员,却不对此发表多少意见。即使发表看法也要慢一步,而且言辞不痛不痒。例如贵州瓮安事件,在国内外闹得沸沸扬扬好多天之后,德国之声才有一个关于"俯卧撑"的评论。
 
 
补充资料二:
 
◎ 其他西方中文媒体的问题举例:
 
 朱学渊先生曾在2004年3月撰文,痛斥"美国之音"上的"夜壶言论"。他指责美国之音违背其"准确、客观,并力求全面"的原则,给两位北京的座上宾———为毛泽东叫好的程君复,为邓小平杀学生开脱罪责的孟玄,提供了讲坛,误导了数亿中国听众。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收听过自由亚洲电台"华语华声"采访作家闵安琪的访谈,当闵安琪反复说:她要通过描写中国,纠正"美国人对中国的妖魔化"时,该节目主持人泰然自若地应和着。"妖魔化中国"是中共反对西方批评的专用语,自由亚洲电台不对此进行澄清匡正,反而认同呼应,使大陆听众误认为真有西方"妖魔化中国"这回事。
 
 笔者本人常上BBC中文网,觉得该网站"中国事务特约撰稿人"江迅很有意思。江迅在"透视中国"里,透视了《从"马拉松偷情"到"闪婚"》,透视了《代写情书和情书软件》,还透视了《拥抱在中国的流行》。这些透视文章虽然有趣,却是中国任何一家花边报刊都可以登载的。好在懂中文的英国人很少,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税金被用来分析这种风花雪月的"中国事务"了。
 
-------------------------
 
                       感恩——《瑞典森林散步》自序
 
 
                                                                     茉莉
 
 
 
 记得那个冬天,我们一家从温暖的香港来到寒冷的瑞典北方。面对一片白雪黑森林,还有因语言障碍难以沟通的瑞典人,我有了一种"失根"的寂寥之感。
 
 不久,这里发生了一个黑人小女孩失踪的事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天上的直升飞机、地上的警车包围了失踪地区,还有四百个瑞典志愿者手拿长棍子,在积雪的森林里排成扇形,不分昼夜地搜索寻人。这个北欧国家就以这样的方式,给我这个新移民上了有关"人道主义"的第一课。
 
 在这个具有新教背景的国家,传统基督教所主张的博爱、平等和人道主义,已经不仅是借上帝之口宣扬的宗教信条,而是国家制订政策所依据的价值标准,是知识分子批判社会、维系思想的重要尺度,也是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在中国读书时,我曾受欧洲现代文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现在,来自专制国家的我有了机会,在这块和平的绿洲上扎下根来,仔细地观察一个公义与宽容并存、民主和自由实践的社会。
 
 就像一个好奇的孩子,我在异乡的山野海滨,寻找一些美丽的石头。我一向不屑自诩为"爱国者",因为那可能是狭隘民族主义的别名词,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句中国古训,我却没有忘记。
 
 一篇又一篇,我用中文写下自己在瑞典寻而有得的感想,并把其中的一部分汇集成书。心里企盼着,我那故国的同胞也能够读到此书。我的同胞会在字里行间发现,去国多年的我,是如何满心诚挚地为他们写作。
 
 
 
      ※     ※    ※
 
 
 一位德国记者在采访我时,曾提出了一个特别的问题:"不少中国流亡者在西方皈依了宗教,为什么你没有去寻找信仰?"我想,这可能因为我从小所受到的无神论教育,也因为我自由不羁的个性。
 
 在长期流亡的失落和寂寞之中,不信神的人怎样承受生命的虚无呢?这是那位记者追问的本意。其实我一直相信,在冥冥之中有着某种神圣的存在,只是我不在意它的名字叫上帝还是叫佛陀。
 
 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各大宗教教义中的一些共同的精神,例如爱、仁慈、平等与公义。从这个角度看,我可以说是有信仰的。我信仰的可以称为"普世宗教",或者叫做"普世价值"。这即是我在母国没有找到,而在我的第二祖国———瑞典寻求到了的价值。
 
 到瑞典之前,我曾在香港的杂志社做过编辑,接触到一些中国流亡者及其作品。那时"六四"过去才三年,一些八九民运的流亡者在轰轰烈烈之后,忍受不了异国的清苦,开始向中共当局表示悔意?笊饷猓愿髦址绞交毓恕V两瘢毓牧魍稣呷月嬉锊痪?
 
 我很理解人性的脆弱。被迫的异域流亡,很难成为一种快乐的安居,古往今来,"流亡"一词通常意味着与故园亲友人为地隔离,意味着漂泊、流浪、彷徨、踯躅和徘徊。即使是到了一个更好的国度,即使是离开专制走进民主,对很多人来说,流亡仍然是一种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比较幸运的是,我在中国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教师,因此不必像俄国作家布罗茨基所说的那样:"流亡作家时时刻刻处心积虑地力图恢复他的重要性、他的影响作用、他的权威。"在瑞典,我和因战争、政治迫害以及饥荒而逃来的十几个国家的难民一样,从最简单的瑞典文字母学起,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
 
 就是这样的普通人的心态,令我在十五年的流亡生活中保持了心理平衡。前东欧国家的流亡知识分子是我的榜样。他们认为:每当祖国发生了什么,流亡者都有道德义务,去表示他们的态度。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他们充当了国内无法发出声音者的代言人。
 
 
       ※     ※    ※
 
 
 按照萨义德的看法,在许多知识分子成为各种权力结构中的一员时,"反而在去国离乡的移民逐客中,在甘居异端的'业余者'、'圈外人'中,我们方能得见知识分子不屈不移卓然特立的风骨典型。"
 
 这就说明,只要摆脱自哀自怜的情绪,甘居"边缘人"的地位,善于学习的流亡者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们身上带着母国与移居国的两种文化,有了双重的视野。在异国吸取了新的文化营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母国的现实。不和任何权力结成利益联盟,这能使我们的精神更独立,立场更超然。
 
 当年,鲁迅先生曾想在本国文化中寻找能担当社会革新重任的"精神界之战士",失望之余,只好"别求新声于异邦"。今天,有机会移居他国的人,应该把传播异邦"新声"视为自己的责任。这就是我出版这本书的目的。
 
 我因此常怀感恩之心。这个位于波罗的海之滨的国家——我亲爱的第二祖国,不但给我提供了安全的避难之所,而且给了我新的视野、新的价值观,使我能够从专制和民主两种社会的经验对比之中,获得写作的动力与源泉。
 
 和去年出版的《山麓那边是西藏》一样,这本书也只能在享有民主自由的台湾,由允晨文化出版。对于文字被中共当局查禁的我,这是不幸中的大幸。一个中国流亡者从北欧拾起来的他山之石,台湾人会有多大的兴趣?这是我所不知道的。不管怎样,"瑞典模式"这种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特殊发明,以及我个人用心记录的北欧经验,都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分享。
 
-----------
原载香港《开放》杂志2008年11月号
 
   
 
 中国时报:流亡作家茉莉书写瑞典为中国借镜
 
 
 
-------------------------------------
 
 
 
 
 
林欣谊/台北报导
 
 
 
流亡瑞典十五年的大陆作家茉莉推出的新作《瑞典森林散步》,以知性与感性兼具的笔调,书写她对「第二祖国」瑞典的社会与文化观察。她尤其呈现瑞典与中国政治文化的对比,有抒情也有批判,呈现流亡知识分子心系祖国的情怀。
 
 
 
     成长于文革期间的茉莉,自称是?赴岳苯返暮厦米印埂K诹奶彀裁攀录币蚍⒈砬丛鹫难菟当慌腥胗辏痪啪哦炅魍鱿愀郏痪啪湃昶鸲ň尤鸬渲两瘛K淖髌贰度巳ㄖ谩贰ⅰ渡铰茨潜呤俏鞑亍范伎杉剿灾泄巳ā⑽鞑匚侍獾拇笊埠簦皇嵌急恢泄本纸钩霭妗S胨煌魍鋈鸬涞南壬⒆骷腋嫡髟蛟嘌 妒友┯蚶础贰ⅰ段鞑亓魍鍪 返仁椋饺顺つ晔刈乓煲榉肿拥牧⒊ ?
 
 
 
     她深信:「知识分子的责任在于捍卫历史记忆,包括那些最痛苦最屈辱的记忆。」茉莉说:「我永远为我的祖国而写。」
 
 
 
     茉莉回忆当年从广东大鹏湾乘一叶小舟逃往香港,在茫然之际,幸好瑞典向她伸出了庇护援手。「这里,一望无际的森林,星星点点的湖泊,以令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的自然之美,安慰着心灵痛楚的异乡人。」
 
 
 
     目前茉莉在瑞典的教育机构教中文、为中文杂志撰稿,对瑞典怀感恩之心,并赞誉它是一个「公义与宽容并存、民主和自由实践的社会」。她自认新书《瑞典森林散步》对自己最大的意义,是一反过去沉痛黑暗的批判,「转而寻找光明,提供建设性的建言。」
 
 
 
     这个「光明」的对照国瑞典,拥有全球排名第一的民主指数、被联合国评定男女平等第一,并视人权保障为普世精神,过去曾庇护过台湾异议人士彭明敏、孟加拉国女诗人娜斯林等等。
 
 
 
     她说,一九九六年瑞典首相出访中国大陆时,公开称赞中国「政治稳定」,她忍不住在瑞典最大报发表一篇声讨的公开信,没想到瑞典朋友、邻居纷纷拍手叫好。首相旋即在报上回复一封客气的信,更亲自接见她。「对于一个在中国只讲了一段话就被判刑三年的难民我来说,是非常大的震撼,也令我感动不已。」
 
 
 
     除了对人权与民主自由的保障,茉莉在书中也轻松谈到,瑞典人为何有支薪的长假可享受森林木屋的乐趣,及瑞典女性的高度自主性等。她笑称自己如「邻家大姊的娓娓而谈」,希望以他山之石作为祖国的借镜。
 
 
 
-----中国时报《文化新闻》版2008.11.07
 
 
 
 
 
自由时报:流亡作家茉莉 新书警惕台湾人
 
 
 
 
 
记者赵静瑜/台北报导
 
 
 
当台湾国旗因中国代表来台而取下,台湾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当有人以回归中国为荣,却有人因提倡民主被 迫离乡十余年,两者为何落差之大?被中国判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的流亡作家茉莉,今天出版《瑞典森林散步》一书,从流亡者的角度提醒台湾读者记取历史教训,不要对中国过度乐观。
 
 
 
出版该书的允晨文化发行人廖志峰表示,像茉莉这样的流亡者难以计数,而中国又制造新的流亡者,就是藏人。「这些流亡不曾终止,谁会是下个流亡者?台湾过去的流亡者已经忘记何以流亡,或流亡生涯的生聚教训。」本书是很好的提醒。
 
 
 
茉 莉本名莫莉花,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进修班,原湖南邵阳师专科学校教师,1989年6月因谴责中国政府镇压民主运动,被判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入狱三年;1992年流亡香港,来年定居瑞典,现于瑞典教育机构任教师兼中文杂志撰稿人,曾出版作品集《人权之旅》及《山麓那边是西藏》等。
 
 
 
《瑞典森林散步》一书中,有茉莉沉浸于瑞典的自然与文化情境,呈现她多元观照的面向,其中〈故国回眸〉的篇章,她殷殷回顾中国相关事物,流露流亡后的情怀。本书洋溢着抒情和批评的双重色彩。
 
 
 
-----自由时报《艺术文化》版2008.11.06
 
 
 
     
 
公视晚间新闻:民运作家茉莉 吁中释放异议份子
 
 
 
 
 
 
 
就在陈云林访台的同时,中国流亡海外的人权作家、茉莉,也来到了台湾,六四之后就回不了中国的她,不但长期用笔、批判中国的西藏政策,更时常在居留地瑞典,写文章提醒西方世界,重视中国人权问题,这次来台、刚好碰上围城行动,茉莉带着自己的抗议标语,也跟着、走上街头。 激烈的围城行动中,出现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身影,拉着红色布条、默默抗议,她是流亡海外的中国民运作家、茉莉,刚好来台出新书的她,也想来见见陈云林,因为她要呼吁中国重视人权,释放被关的异议份子。茉莉长期关注西藏议题,也采访过达赖喇嘛,更写过这本无法在对岸出版的书,批判中国的西藏政策,尽管定居瑞典已经十多年,但茉莉依旧不改其批判的个性,曾经因为瑞典政府对中国人权问题的忽视,跟瑞典首相在报纸上打笔仗,最后却获得首相的召见与道歉。刚完成的新书中,茉莉从华人的角度,写下了她对瑞典社会的观察,要给极权的中国、一些省思。有对中国严厉的批判,也有对人权的关怀,诗人作家李敏勇,赞誉茉莉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姿态,更希望透过她美好的文笔、所流露出的自由心灵,让有更多中国异议份子的声音被听见。记者苏玲瑶、庄志成 台北报导
 
 
 
-----公视晚间新闻 2008-11-06 20:00 
 
 
 
昨天有博友问及购书方式,今天我从出版社找来有关资料。比较起我以前出版的两本书,这本书比较有文艺性,读起来比较清凉一点。希望读者能够喜欢。
 
 
 
海外购书方式
 
一、采信用卡方式(包括书款及邮资)
 
1.请先传真或mail告知欲购买的书籍及数量,以方便秤重估算邮资。并标示「海外购书」同时注明收件人、联络电话、收件地址、国家。(允晨文化:传真886-2-2507-4260 Mail:asian.culture@msa.hinet.net)
 
2.我们估算好书款及邮资后立即报价,并传信用卡订购单给您。
 
3.接下请您选择邮寄方式(航空或海运),再将信用卡订购单填写完整,传真至886-2-2507-4260 陈小姐 收,我们立即处理单订。
 
4.根据您传来的信用卡资料,向银行取得授权后即可为您安排出货。
 
5.空运约半个月左右可收到货,海运约1-3个月可收到货,若您仍有任何问题,或不清楚的地方,可与我们联络。
 
 
二、美国:世界日报世界书局、三联书店、东风书店
  加拿大:世界日报世界书局、三联书店、金石堂
  马来西亚:新加坡大众书局、商务印书馆
  新加坡:新加坡大众书局、商务印书馆、草根书室
  香港:各大连锁书店
  海外其它地区:请以信用卡方式订购

--~--~---------~--~----~------------~-------~--~----~
★★AIDS RIGHTS 艾滋病人权 http://www.aidsrights.net

★★公益法律人http://www.gyflr.org

★★北京忆通律师事务所(李劲松律师,李苏滨律师)http://www.bj580.com

★★伯阳法律援助网(常伯阳律师)http://www.by148.com

★★常坤之家—公民教育,从家乡开始!http://changkun.org

★★《权利》电子邮件网络非常鼓励具有行动力的文章供大家分享和引起支持!

1,所有帖子没有注明"不可转载"的,一律可以转载;转发本邮件成员文章,请注明"转自《权利》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aRights"。
2,《权利》公共发言,请发电子邮件到 ChinaRights@googlegroups.com
3,订阅: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ChinaRights/subscribe
4,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ChinaRights-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5,群发邮件,慎重发言,文明用语,切忌只言片语不明不确!
6,备份查询:http://chinarightsgroup.blogspot.com/
7,联系:gongchangbeijing@gmail.com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