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2日星期二

【权利:3489】 梁京:文明世界对陈腐的中国政治文明说不

2010-10-12

诺贝尔奖评委会决定把2010年度和平奖授予刘晓波有可能成为该委员会最具历史影响力的一个决定。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是刘晓波?为什么是现在?诺贝尔奖评委会非常清楚,这一决定直接干预了中国的内部政治,不仅一定会开罪喜欢拿钱来说话的中国政府,而且还在中国异见群体中引发争议,但评委会 为什么全不在意?

Photo: 刘晓波和妻子刘霞2002年在北京家中。(法新社)

西方世界虽然一直有洞见中国内情的智者,但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和政客以及多数学者,对中国总是雾里看花,弄不清真相。看来这一回他们明白了一些过去不大明白的东西。这不仅与资讯发达有关,更与中国权势精英们近年的得意忘形有关。

古老的中华帝国具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个是,这个庞大的文化帝国若在汉人统治下,并不热衷武力扩张,当今中国的当权者总爱强调这一传统,好让文明世界不对中国的崛起疑虑重重。但是,中国精英们不愿提到另外一个重要传统,那就是这个文明的内部权争,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最具破坏性的政治游戏之一。由于中国在经济上重新崛起,由于中国经济在全球化的经济中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色,还由于中国正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政治动荡时代,中国非理性的、具有强烈自我毁灭倾向的政治博弈,有可能给文明世界带来巨大威胁。西方发达国家再愚钝,也终于看到了这种威胁。这就是为什么诺贝尔奖委员会此时选择中国的重要原因。

他们如何看到了这种威胁?二十年前的六四已经给了文明世界重要的启示。在那场悲剧性的冲突中,理性的声音是如此微弱,统治者的镇压是如此粗暴和残忍,更可怕的是,事后中国民众和精英竟如此淡漠和健忘。六四的一个重要政治遗产,是邓小平把平庸无能,但敢于未得中央指示就下令射杀拉萨喇嘛的胡锦涛选拔为最高权力的接班人。如今,此人当权已八年。八年来,他放纵官员贪腐,听任地方黑恶势力膨胀,却把一切因良知而敢于反抗黑恶势力的人当作自己最危险的敌人。胡锦涛对地方政府疯狂的掠夺,胡作非为无动于衷,无所作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把郭飞雄、陈光诚、胡佳这些典型的“良知犯”投入监狱,甚至在他们刑满之后,也不得自由。在“和谐社会”的口号下,各种伤天害理的罪恶大行其道,中央的政治权威空前流失,令所有权贵都有大厦将倾之感,拼命“捞最后一把”,而胡锦涛自己却还在为“太上皇”的美梦作殊死之斗。

这样一个政治昏庸、干柴遍地的中国,如今不仅具有了世界第二大经济的实力,而且拥有从核导弹、核潜艇乃至航天兵器的军事实力。中国非理性的政治博弈,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全球破坏力,这就是文明世界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为什么选刘晓波而不是其他异见者?这是因为刘晓波是胡锦涛所代表的中国最黑暗、最陈腐和最愚昧的政治势力最危险的敌人,是陈腐的中国政治文明最彻底的反叛者和批判者中最优秀的代表。刘晓波确实不是一些人眼中最坚定的反共斗士,也不是中共政治迫害最深重的受难者。但给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之本意不在鼓励反共,也不是要抚慰政治迫害的受难者,更不是为了颠覆中国政府,而是为了世界和平。

刘晓波与世界和平有什么关系?刘晓波代表了世界和平需要的现代政治文明理念和改造中国旧政治文明所需要的反思能力和实践勇气。他集思想者、实践者与受难者于一身,是中国新政治文明的开拓者和人格化代表。中国能否建设 现代的政治文明,不仅将决定十几亿中国人的命运,也关系到世界几十亿人口的福祉。

瑞典和挪威两个蕞尔小国颁发的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世界影响力?这是因为这两个发达的民主小国比美国等西方强国更少受到本国利益的干扰,诺贝尔奖因此而更好地代表了整个文明世界的观点和取向。虽然评委们并非总能做出最佳选择,但我相信这一次他们做到了。

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刘晓波,文明世界明白无误地对陈腐的中国政治文明说不,对即将诞生新政治文明的中国说YES。


——RFA

 
美联社图片报道:2010年10月12日一个便衣保安人员在北京刘晓波、刘霞住所的小区门口驱赶摄影记者 

--
NCN 于 10/12/2010 12:40:00 下午 发布在 新世纪 New Century Net


--
★共享网盘:http://oeo.la/Knbq8
 
★★《权利》电子邮件网络非常鼓励具有行动力的文章供大家分享和引起支持!
 
1,所有帖子没有注明"不可转载"的,一律可以转载;转发本邮件成员文章,请注明:转自《权利》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ChinaRights
2,《权利》公共发言,请发电子邮件到 ChinaRights@googlegroups.com
3,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ChinaRights-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4,群发邮件,慎重发言,文明用语,切忌只言片语不明不确!
5,备份查询:http://chinarights2.blogspot.com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