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日星期六

【权利:4321】 小文两篇

 
 

                                       这个时代最优异的死刑辩词
 
                     ―――滕彪为小贩夏俊峰维权
 

                                                                                                                                          (瑞典)茉莉
 
 
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晶,一审被判死刑的沈阳小贩夏俊峰的妻子,辗转联络上了北京著名维权律师滕彪。滕彪在了解案情后,决定免费代理此案。于是,我们看到这个在网上流传甚广、被认为必将载入法律史册的"夏俊峰案二审辩护词"。
 

◎ 用最美丽的文字卡住死刑车轮
 

一位叫牛文文的网友在微博中由衷地称赞说:"我承认,这是我做编辑十几年来看到的最酣畅最有力最美丽的文字――律师滕彪为夏俊峰二审所做的辩护词。"
 
一位国内朋友写信给我,提醒我注意滕彪的这篇死刑辩词。他说:"在我看来,他的辩护词不是由文字组成,而是灵血组成的。在我有限的视野里,没有看到别的律师,写出这样的气势磅礴、逻辑缜密、抽丝剥茧、入情入理的辩护词。"
 
 夏俊峰一家合影
 
 
夏俊峰是辽宁省铁岭县人,2009年5月16日,他和妻子张晶在沈阳市沈河区路口摆摊卖鸡柳、烤肠小吃,被城管抓进办公地点殴打。在遭到野蛮殴打的过程?校�目》迕�鏊嫔硇��男〉队枰曰够鳎��懒矫�枪芏釉保��艘幻�R簧蠓ㄔ喊垂室馍比俗锱写ο目》逅佬獭?
 
作为千千万万中国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夏俊峰一案展示了底层人民走投无路的绝境。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师滕彪作为兼职律师,义务承担起为此案做二审辩护的责任,不是偶然的。出生于吉林省桦甸县贫穷乡村的滕彪,有一种奇特的能力,能够感受到那些在黑暗中被剥夺者心中的悲苦。他的正义感、同情心和献身法治的原则,使他不可能拒绝这个无助的人,他必须尽其所能地帮助夏俊峰。
 
2010年6月29号,曾获得多项国际人权奖的法律博士滕彪,带着一种奉献和匡扶正义、公平的英雄气质,带着理想主义者的殉道精神,出席了辽宁省高级法院三号法庭,为夏俊峰做二审辩护。
 
在有关当局只想大开杀戒,惩一儆百之时,性情温和、憨直而坚毅的滕彪,竭力为被人轻蔑遭人践踏的底层人辩护,并创造了一种新的辩护形式。这种辩护充满了温暖的人性,表达了对生命的痛惜,对他人的苦难的认同,力图以爱来战胜恨。
 
滕彪对审判长,审判员说:"作为夏俊峰的辩护人,我首先向被害者家属表示同情;不管夏俊峰有罪与否,两个公民的死亡总是让人非常遗憾的。我也将向法庭表明,两名城管和夏俊峰一样,都是城管制度的受害者,今天的法庭注定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我们要极力避免的是一个悲剧引发新的悲剧,一个错误伴随着新的错误。"
 
尽管二审法庭没有采纳滕彪的意见,仍然犯下新的错误:维持对夏俊峰的死刑原判,但是,滕彪那富于理智和激情、逻辑性强而又精辟有力的辩护词,不但在网络公众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也震动了中国新闻界和法律界。此后,夏俊峰杀死城管一案进入死刑复核阶段。2011年6月,最高法院刑一庭负责夏俊峰案死刑复核的合议庭三名法官,约见夏俊峰死刑复核阶段的辩护律师陈有西,听取律师意见。凶神恶煞的死刑车轮暂时地被卡住了。
 

 ◎ 找到对方最薄弱之处主动出击
 

在西方法治国家,刑事诉讼法庭的控辩双方,就像英国历史小说家司各特所描述的,是一场壮观的比武。进入赛场的双方武士,都在寻找敌人甲胄上的薄弱之点,拼尽全力要把对手摔下马来。
 
因此,滕彪不能只有站在弱者一边的理想主义,不能只有美丽动人的文字修辞,他必须使自己的辩护词牢固地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当人权律师在面对铁血的专制国家机器,他唯一拥有的,是他深邃的洞察力和清醒的头脑,以及精心组织好的、如同子弹一样准确有力的言辞。
 
滕彪向法庭上严正地指出:"我要向法庭证明的是,一审判决认定夏俊峰构成故意杀人罪,定性错误、适用法律错误,控方指控的罪名根本不能成立;一审判决判处夏俊峰死刑,则是量刑错误,与相关法律规定相违背。"
 
尽管滕彪的辩护多次被法官打断和警告,但他还是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辩护策略:不采取守势,而是主动出击,逐条指出一审判决的谬误之处。言必有据。滕彪根据相关法律、当事人夏俊峰的自述及其他证人证言,条分缕析,透视其中症结。他的辩词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例如,此案审判中最大的疑点,就是夏俊峰是否属于正当防卫的问题。城管在街上殴打夏俊峰时,现场有六个目击证人证明夏俊峰被打。滕彪因此诉诸于常识了、逻辑和情理,说:
 
"沈河城管人员在大庭广众之下,毫无顾忌地殴打夏俊峰,强?榔湮�只�旧�娴挠镁撸�谙目》灏�讼鹿蚯笕牡那榭鱿氯匀缓廖蘖�酰��芟嘈潘�前严目》迩啃写�爻枪馨旃�胰茨苣托亩�氯岬囟运�捣�逃�肯目》逶谀质星�淮虿换故帧⒍�?被抢不还手、在自己爱人苦苦求饶时不还手、在被拽上车时不动手、在下车后进办公室之前也不动手,却在进了办公室、失去了逃跑机会的时候,主动用刀伤害申凯和张旭东?认定夏俊峰具有杀人的故意,完全违反逻辑,不合情理"??
 
滕彪还毫不客气地指出法庭违背了起码的程序正义:"一审和二审庭审中,全部证人均未出庭,证人证言未经过当庭质证。"为了证明一审判决的定性错误,滕彪从专业角度挖掘出新的视角:"从死者的伤口形态分析,当时张、申两人正在俯身对夏俊峰进行持续殴打。"
 
这种以进攻来辩护的技巧,使检方处在被指控的地位,非常狼狈。如果滕彪是在民主法治国家的法庭使用这一策略,他一定会就此扭转局势,获得抗辩的胜利。
 

 ◎ 揭露谁是病态社会的真正罪人
 

对滕彪来说,这个案件不仅仅是关系到一个人生命的案件,更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集合体。他不仅需要调查夏俊峰一案的真相,研究相关法律,更要面对的是一个病入膏肓的荒诞社会。
 
在法庭上,滕彪指出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社会现实:"城管野蛮执法人所共知,城管打人事件几乎天天都有,而城管殴打公民致死的案件也不在少数。在互联网上Google'城管 野蛮执法'有261,000条结果,'城管 打死小贩'有602,000条结果,'城管 暴力 致死'有782,000 条结果。"
 
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瞥见:谁是这个社会的真正罪人?如此危机四伏的社会,是酿成夏俊峰杀人一案的现实环境。无法无天的城管制度,逼迫一个善良而卑微的公民铤而走险。一个刑事案件里往往蕴含很多复杂的因素,在这个制度怪圈里,杀人者和被杀者都同样逃不脱被害的命运。
 
滕彪因此痛陈城管制度的弊端:"审判长、审判员:1997年城管出现以来,弊端早已显现,所犯罪行累累,可谓民怨沸腾。迄今未有一部全国性的《城市管理法》或者行政法规。"除了指出法律监督缺位之外,滕彪也冷静地分析了城管队员使用暴力的心理:"法律和政治地位暧昧不清,势必用谋财、泄愤、与民争利来弥补。暴力一旦开始,就具有自身的惯性,在具体制度的纵容之下,在群体心理的传染之下,就会成瘾、成为习惯。"
 
严词控诉了城管制度之罪恶,滕彪痛苦地发问:"城管制度已经让两个家庭破碎了,我们难道非得让第三个家庭破碎吗?……难道我们非得把司法当做城管的复仇之手,置夏俊峰于必死之地,让父母失去儿子、让妻子失去丈夫、让9岁的孩子永远失去父亲?"
 
 
 
 ◎ 他不仅是律师,更是法制教育者
 

为死刑犯恳求生命、恳求仁爱和人类的慈悲,滕彪希望眼前出现一个奇迹。然而,多年致力于中国的法律维权事业,滕彪何尝不知道,现实常常比冰霜还要严酷。他说:"在类似的案件里,决定结果的并非是坐在法官席上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我的辩护不是给法官听的,而是给那个在法庭上并不存在的陪审团听的,陪审团在法庭之外,在未来。"
 
于是滕彪要为法庭之外的陪审团做准备。他为夏俊峰写的二审辩词不仅是法律的,更是教育性的。他本来就是大学教师,更应该成为社会公众的教育者,把美好的有价值的法律思想传给公众。
 
滕彪因此学习古希腊法律修辞的各种技巧,常用文学?址ㄐ醋鞣�晌氖椋��缭擞煤芏嗯疟取⒈扔鳌⒎次省⒗啾鹊仁址āT谠擞寐呒�菀锶范ㄕ嫖敝�猓�由闲薮堑牧α浚�虼耍��谋绱释��艽蚨�耍�狡鹑嗣切闹械牧贾�?
  
专制制度是一个巨大的无人性的怪物,中国普通公众往往如一盘散沙,是懦弱的、没有形成力量的人。但是,如果公众获得足够的法制教育,就如滕彪所说的"大众不能惑",那么,中国就可能成为具有法律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公众,会起而呼吁司法公正,塑造新的社会文明。
 
早在2010年,滕彪就创办了"北京兴善研究所",这是国内第一个旨在限制和废除死刑的民间机构,尤其关注死刑冤假错案。在为夏俊峰做二审辩护时,滕彪谈到他对于死刑的看法,向法庭审判员犀利而讥讽地发问:
 
"在全球反对死刑的潮流之下,绝大多数国家已经立法或事实上废除了死刑,保留死刑的国家一般也只针对谋杀等最为严重的暴力犯罪。难道我们不但要把死刑适用于经济或非暴力犯罪,而且还要适用于防卫过当或者正当防卫的案件吗?"
 
历史遗留下来的死刑制度,原本是为了惩戒犯罪,教育人们不要杀害生命的。但是,一旦国家以死刑来剥夺人民生命,冤冤相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国家误杀一个自我防卫的人,那就是以法律名义残害生命的犯罪了。
 
尽管滕彪的二审辩护词在网上获得广泛支持,尽管有新的专业律师继续为夏俊峰上诉,但夏俊峰一案的结局仍然不容乐观。到现在为止,沈阳小贩夏俊峰自卫杀人案已经发生三年多了。此案目前还在最高法院的死刑复核之中,我们海内外中国人也许还来得及,为这位不幸的同胞和他的家庭,去发问,去呼喊,去表达我们对生命的关注。◎
 
--------------
原载香港《争鸣》杂志2012年九月号
 
瑞典茉莉―新浪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u/2354541040
 
 

                                                              杂牌军和泳装女郎
                                                        
                                                                ――百年前瑞典奥运趣闻
 

                                                                                                                                   (瑞典)茉莉
 

伦敦奥运会的鼓声近了,瑞典这边的球迷们一个个喜不自禁。虽然瑞典是现代体育发展较早的国家,爱好体育者众多,但因为环保等各种原因,当今瑞典人已经不愿再申办奥运了。早在1912年5月,斯德哥尔摩举行过该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奥运会。据说那次奥运会还是因为德国柏林弃权,瑞典人才代为挑起重任的。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弥漫着紧张冲突的气氛,但第五届奥运会还是悄悄地召开了。那次奥运会因组织良好,留下"阳光奥运"的历史声誉,也留下一箩筐花絮。整整一百年过去,瑞典人还在津津乐道当年的趣事。
 
当今奥运会的运动员大多是职业运动员,他们在赛场上拼命,冲着金牌也冲着巨额奖金。百年前的瑞典奥运却完全不同,那时奥委会严格禁止职业运动员参加比赛,以维护奥林匹克的初衷,鼓励民众平等地参与赛事,绝对不容许金钱玷污纯洁的月桂花环。
 
那一年,为了神圣的荣誉,各国业余选手纷纷跑到瑞典来了。那是怎样一个奇异的大杂烩啊!各路杂牌军里包括各个阶层的各色人等:贵族王子、商人董事、律师教师、职员船员邮递员,香槟推销员和送报员,还有渔夫屠夫伐木工黄金开采工。
 
杂牌军中不少人来自贫穷的劳动人民阶层,他们得请求雇主同意,才能休假参赛,还得心疼地看着工资被扣。参加这次奥运会的富人也不少,他们拥有金钱和闲暇,能驾驶自己的赛车,购买豪华的船只,外出旅行和狩猎。
 
奥林匹克精神是不分贵贱的。面对来自5大洲29个国家2409个各种肤色的运动员,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在银喇叭的伴奏声中,庄严地宣布第五届奥运会开幕。为了表示对远道前来的客人们的欢迎,这位小国的君主大发慷慨,陛下和其他王室成员一次又一次地举办盛宴。各国选手聚集一堂,在北欧夏日明亮的白夜里畅饮狂欢。
 
穿着半裸泳衣的年轻女跳水运动员参赛,成为那届奥运会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女运动员跳水的照片被制成精美的明信卡,在瑞典空前热销。其时女权运动尚未兴起,瑞典女人还穿着传统的长裙,把自己遮掩得严严实实。很难得的是,那场奥运会有53名女性参赛,其中有40人参加游泳和跳水,沉默无趣的瑞典男人因此有机会大饱眼福。
 
那届奥运会闹出的一个最大的笑话是:二十岁的日本马拉松选手金栗四三在比赛中失踪了。这位年轻人从日本坐船来到斯德哥尔摩,在旅途中颠簸了18天,疲乏之极。比赛那天,瑞典的气温高达30度,马拉松跑道长达40.2公里。炎热难耐,昏昏沉沉。日本选手走到路旁郁郁葱葱的花园别墅歇息,别墅主人端出果汁和肉丸热情招待他。
 
喝了果汁吃了肉丸,这位日本选手又在好客的瑞典主人床上小睡一阵,醒来后他发现赛事已毕。大概是不好意思的缘故?�昵岬穆砝�裳∈纸枇巳鸬淙说囊患�馓祝�妥�鸪祷氐剿奚崾帐靶欣睿�挥型ㄖ�挛�峁僭保��投雷曰厝毡玖恕;氐饺毡竞螅�鹄跛娜�闪说乩斫淌�椭��母九�硕��颊撸�布?续推广马拉松运动??
 
1967年,这位曾一度失踪的日本选手应瑞典奥委会之邀,重返斯德哥尔摩,年迈的他象征性地走完当年半途而废的行程(在官方纪录上金栗并无弃权,仍在跑路,只是失踪)。抵达终点时,瑞典奥委会宣布,日本选手金栗抵达,花费时间54年又8个月6天5小时32分20秒3。这项世界纪录,至今仍没人能够打破。金栗当场发表感言回应,"真是一段漫长的路程啊,我在其间娶妻生子,今天甚至有了五个孙子。"
 
即使色盲也能在该次奥运会上获奖。瑞典选手历勒赫克和他的同胞拉瓦尔在比赛中分别获得金牌和铜牌,但这两个人都是色盲,在定向越野比赛中,他们不得不等待其他选手先跑,才能区分地图上红色的比赛线路标记。
 
当今奥运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年过30的人就被称为高龄运动员了。百年前的瑞典,却派遣一个64岁长着白花花胡子的会计师,前去赛场为国争光,参加跑鹿射击。那是一种模仿猎取走兽的射击竞赛项目。老父少子同登团体冠军领奖台,也是那届奥运会令人喝彩的盛事。
 
那些贪睡的、色盲的、白胡子的业余选手,就像邻居家普通的孩子和老人。比较当今近乎超人的职业运动员,那些普通人更令瑞典人感到可亲可爱。因此,在第五届奥运会结束后,瑞典人还一直跟踪和关心那些运动员的命运。
 
第五届奥运会闭幕不久,巴尔干战火爆发。这届奥运的选手无论是穷是富,都有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送命。其中的一个著名的牺牲者是希腊人Tsiklitiras,他在瑞典获得跳远金牌。法国人Jean Bouin是5000米跑银牌得主,他死于西线战事。德国王子Friedrich获得马术混合铜牌,他后来驾驶侦察飞机被击落,死于法国的战俘营。
 
令人唏嘘的,还有当年参赛的一些犹太人的命运。那届奥运会的击剑运动员大都有犹太血统,他们分别代表匈牙利、奥地利、英国、丹麦和比利时参加比赛,有的后来遭受迫害。奥地利犹太人赫切曼曾在游泳比赛中获得银牌,后来死在纳粹集中营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瑞典外交官瓦伦贝尔曾在匈牙利拯救了十万犹太人,但是没能拯救到这些赛场上的老朋友。
 
瑞典人还记得那次奥运会选手中的幸运儿,例如,年轻的美国骑兵上尉小乔治在300米自由泳中没有力气了,让别人用船钩把他从池子里捞了上来,有点狼狈,然而此人在二战时成了叱咤风云的巴顿将军。还有英国选手菲利普・贝克,他在那次长跑比赛中只获得第六名的成绩,却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无论参加那届奥运会的选手后来命运如何,他们大都很难忘记,在友善的瑞典度过的那个美丽的夏天,以及各国业余选手之间平等而诚挚的兄弟情谊。
 
------------
 
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20120729,发表时题为《长跑54年8个月的马拉松》
 
瑞典茉莉―新浪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u/2354541040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