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星期四

【权利:4345】 【时论摘要】中共的“三权制衡”

       您好!送上时政摘要一篇。执政党党内能否实行分权制衡的政改,关系重大。此文仅供参阅。欢迎反馈您的宝贵意见!
--
曹思源



【时论摘要】

 

中共的"三权制衡"


钱钢

 

理论上讲,中共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党的代表大会,执行者是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政治局常委,监督者是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50年代称监察委员会)。

50年代,苏联共产党开始清算斯大林的个人独裁。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党的代表大会要建立常任制,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作为权力机关行使决策权;同时建立书记处,作为执行机关行使执行权;并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作为监察机关行使监督权。

但一年后毛发动"反右运动",形成"大权独揽",即三权由他一人独揽的集权体制,大饥荒、文革的灾难,从此降临。文革结束后,邓小平称权力过分集中是旧政治体制的总病根。邓小平时代,在胡耀邦和赵紫阳推动下,权力的制衡开始有了雏形,但进步缓慢。

当今的中共,决策权很虚:党代大会五年一次,2000多名党代表,在五年中只参加一次会议,鼓掌、举手,然后使命结束;执行权很大:决策权和执行权集中在中央委员会,更确切说,集中在政治局常委手中;监督很难:中纪委受中央委员会领导,医生自己就是病人。

中共的"三权",最早是国企改革用语。19951127日《人民日报》报道,一位国企负责人提出企业要"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及其机构互相独立、互相制约的科学管理体制"。

这段话如果用于政治权力,"机构相互独立"的意义就非同小可。

可是"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提法,却日益普及。这是对人民网历年使用"三权"文章数的统计:

2006年初,第十六届中纪委召开第六次全会,加大反腐败力度。《人民日报》发表阐述会议精神的文章,第一次提出:

"⋯⋯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完善监督机制。⋯⋯"

这段话,也成为规范性的提法,写入十七大政治报告。

十七大后,"三权"的出现频率攀高。临近十八大,官方媒体上出现了将中共"三权"与政改相联系的言论。《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杂志7月号刊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的文章,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务必将权力结构合理地划分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的体制机制,使'三权'能够各自运行又相互制约"。三权"相互分离"、"各自运行"这样的提法,向"独立"靠近了一步。

同样是站在中共的立场,谋求自身变革,一些在网络流传的言论,更加直率尖锐。最有代表性的是宪政学者曹思源的《致"十八大"的三项建议》。曹认为中共的严重问题在于决策权、监督权集中在执行者手中,他提出党内分权制衡的方案。

按照曹的方案,行使决策权的党代大会要"减人"、"常任"。全国代表人数从2000多人减为500人(省、市、县类推),实行常任制,专职专薪,每年召开一次大会。它对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领导成员有选举权和罢免权,但无权插手其具体活动。大会选出七至九名委员,组成执行委员会(类似目前的党委常委会)行使执行权。执行委员会向党代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亦可对错误的决策提出抗辩,提请重议。党代会选出由五至七名委员组成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纪检的主要职责是对同级党的领导干部(包括党代表大会代表、执行委员会委员等)进行纪律检查,但无权干预其日常工作。上述三个机构的成员,不许互相兼职。

曹认为此方案可以将目前的决策权由虚变实,监督权升格独立,三个机构分立制衡,最易滥权的执行机构,受到强有力的制约。

这是一个温和的党内改革方案,但就共产党内而言,已具革命性。中共党内三权分立,旧制度的顽固堡垒——"权力过分集中"已经攻克,这在十八大应无发生的可能。

然而"三权"提法的走向和变化值得密切注意。曾写入十七大报告的那段规范性语句,是否会继续写入十八大报告?写入时措辞是否会有变化?会不会向三权的"独立"更为接近?党代表的常任制有没有实行的可能?如尚无可能,是否会公布实行的时间表?

 

转摘自20120924纽约时报中文网

 




--
曹思源

--
★★《权利》电子邮件网络非常鼓励具有行动力的文章供大家分享和引起支持!
 
1,所有帖子没有注明"不可转载"的,一律可以转载;转发本邮件成员文章,请注明:转自《权利》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aRights
2,《权利》公共发言,请发电子邮件到 ChinaRights@googlegroups.com
3,订阅,请发邮件到 chinaright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4,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ChinaRights-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5,群发邮件,慎重发言,文明用语,切忌只言片语不明不确!
6,备份查询:http://chinarights2.blogspot.com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