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4日星期四

【权利:4827】 小文两篇(图文)

 
 
                                             女院士萨拉和她的前任 
 
 

 

 

 

(瑞典?┸岳?

 

由萨拉・丹尼斯(Sara Danius)继承已故院士安隆特(Knut Ahnlund)在瑞典文学院的位置,这事儿在瑞典文坛看起来有点儿讽刺的意味。安隆特院士曾在200510月,因抗议奥地利激进左派女性主义作家叶利尼克获诺贝尔文学奖,与瑞典文学院决裂而离去。201312月,在老院士去世后一年之际,接替文学院那把蓝色丝绒镶金边的第七号椅子的,竟然是一位类似叶利尼克、颇受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女学者。

 

 

◎ 继承"麻烦绅士"

 

 

已故的北欧文学教授安隆特被人称为"麻烦绅士",是由于他曾一次又一次地在瑞典文学院里闹出事件来。自1983年成为文学院院士之后,安隆德与瑞典文学院发生过多次不可调和的争执。1989年,安隆德抗议文学院不谴责追杀拉什迪的伊朗政府。1996年后,他?�群笥肓饺纬N衩厥槌す��置�堋?2005年,由于反感诺奖得主叶利尼克作品之缺乏远见和色情,安隆德在媒体上宣布退出瑞典文学院。此后,这位老院士便拒绝参加文学院的评选活动。安隆德至死未与文学院和解,即使在高龄之年,他仍然指控其他院士滥用权力和泄露文学奖得主的信息。

 

虽然早就宣布退出文学院,也不再参加评选,但按照瑞典文学院古老的院士终身制,安隆德院士的第七号座位即使长期空着,也只能等到他过世之后,文学院才能找新人继承。对这样占着位置不干活的院士,我们纳税人也无权置喙,因为文学院赖以运作的资产并不是来自税收,而是来自老国王早期创建文学院时的馈赠。文学院的资产由专门的财务公司经营,其产生的收益足够应付开支。

 

年仅五十岁的文学博士萨拉・丹尼斯坐上文学院第七号高背蓝色丝绒座椅,按照惯例,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进入瑞典文学院时,发表一个纪念其前任的演讲。尽管从来没有见过安隆德,但萨拉必须下一番功夫去研究其人其作品。我这个局外人,因为一直跟踪瑞典文学院的人事变化,也饶有兴趣地观察这位女博士如何措辞评价其前任。安隆德曾与各位聆听萨拉演讲的院士长期敌对,那么,萨拉颂扬其前任的分寸该怎么把握,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

 

 

◎ 致辞分寸得宜

 

 

致辞一开头,萨拉轻松地大谈安隆德如何热爱旅行。她说她的这位前任绝对不是一个静守书桌的学者,而是想要看遍世界的人,他曾多次前往丹麦,西班牙,斯里兰卡,美国,墨西哥,智利,阿根廷等国旅行。萨拉还提到安隆德对蝴蝶和甲虫的爱好,以及她从安隆德的儿子那里获知的其父趣事。

 

当然,萨拉不能在入院演讲里回避安隆德与瑞典文学院的长期冲突,也不能不涉及那位老院士独特的性格气质,否则她就太不诚实了。还好,萨拉不是一个很滑头的人,她在演说里如此评价说:安隆德院士是一位"坚定不移的抗争者","在这个时代针对瑞典文学院的精神弱点而抗争",他自有他的理由,因为他认为瑞典文学院的道德神经已经被摧毁。

 

 

女院士萨拉和她的前任(图文)

 

 

至于安隆德为之愤怒抗争的事情对不对,萨拉说,这不是能够由她来判断的,需要时间来作结论,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一定正确。但无论如何,萨拉认为,应该向这位严谨坚持原则的斗士致以深深的敬意。接着,萨拉以文学评论家的扎实功底,全面地介绍安隆德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给予那位于八十九岁去世的老人以充分的赞扬。

 

读了萨拉的这篇新院士致辞,我不能不佩服她的聪明、客观、诚实和分寸感。事实上,萨拉从来就不是一个书斋里的女学究,她在高中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后来读文学博士,还曾在欧美各国游学,因而见多识广,颇有社会阅历。

 

 

◎ 丑闻赋予能力

 

 

在萨拉的青春苦闷期,她曾一度不知自己应该做什么,因此去斯德哥尔摩的赌场求职,经过培训,作为一名合格的荷官工作了几年。荷官是那种在赌场负责发牌的职员,他们常常是满面笑容地,在"哗啦啦"的响声中,双手像变魔术一样洗牌。萨拉说,那种经历是非常艰难的,对她的人生很有启发性。

 

当萨拉成为新院士的消息公开后,作为公众人物,她的家庭背景及其个人生活也被媒体挖掘出来了。萨拉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儿,她的家庭状况非同寻常地复杂,还曾发生过公开的内斗。当萨拉于1962年出生时,她的母亲,撰写育儿书籍的女作家安娜・沃尔格伦还只有20岁,既是军人也是文学硕士的父亲拉尔斯已经55岁了。这段婚姻没维持几年就结束了。

 

然后,萨拉跟着她的母亲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甚至一度移居到埃及去了。放荡的母亲给她带来一大群同母异父的弟妹,还有数不清楚的丑闻与麻烦。

 

很多年以后,萨拉的妹妹费利西亚写了一本著名的自传《费利西亚消失了》。在这本以其伤痛感震惊瑞典人的书出版后,母亲安娜作为一个谈育儿问题的知名作家,自命不凡的文化精英,从此信誉破产。在妹妹费利西亚的笔下,母亲被描写为一个酒鬼,任性,自恋,并且性上瘾,她不但自己虐待孩子,还醉醺醺地把外面的男人带回家来虐待孩子。

 

无论妹妹和母亲怎样大打笔战,身为长女的萨拉不肯对家庭悲剧发表意见,她拒绝评论其妹的书,也不愿意多谈自己的童年生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只要提及家庭矛盾这个题目,"秃鹰就飞到了树上。"她更愿意谈她的父亲。她回忆早年去世的父亲如何爱听古典音乐,赞扬父亲怎样传承给她一种美好的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按照萨拉自己的说法:"移民把我变成了一种社会学家。"正是家庭不断的变迁,使她认识世界和文学的复杂性,学会观察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形态,同时,作为拥有众多弟妹的大姐,她也学会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从这个角度看,家庭丑闻及其争执,反而赋予文学家更深刻的人性洞察力。

 

瑞典媒体认为,萨拉作为家庭丑闻的一个果子,如果她也卷入其妹发起的揭露母亲的媒体大战,如果她不是如此明智地保持沉默,那么,瑞典文学院的第七号座位很可能就不会属于她。哈,没有人会相信,在好斗的安隆德院士离世之后,业已清静下来的瑞典文学院还会想要一个新的安隆德。

 

 

◎欧美文学奖?

 

 

尽管本人性格沉稳,新院士萨拉还是发现,她和其易怒的前任安隆德有不少共同之处,例如他们都喜欢园艺,还有他们在文学方面的研究领域,两人都是富有成果的欧洲文学研究者。

 

安隆德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西班牙语言文学和斯堪的纳维亚文学。他于1956年发表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伟大的丹麦作家亨利克彭托皮丹。后来安隆德在大学教授北欧文学。作为一位出色的文学评论家,安隆德给瑞典《每日新闻报》写作大量的报道文章。由于他广博的知识和锋利的语言,使得他的报刊分析文章具有不同寻常的趣味性。

 

萨拉在英国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在美国杜克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到瑞典担任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美学教授。和安隆德一样,她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也给《每日新闻报》撰写文学批评文章,写作清晰简洁的散文小品,也被认为是很有趣的作家。

 

但萨拉的独特之处在于,她专注于研究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萨拉研究的重点是现代小说的历史,其研究对象包括各位欧洲著名作家,如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乔伊斯,普鲁斯特和托马斯・曼。她的著作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批判理论、解释理论、女权主义理论、传媒理念、摄影、历史、思想艺术和手工艺的历史。萨拉还向瑞典读者引进美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詹姆逊的理论。

 

如此广博的知识领域,就像令人目不暇接的花色菜谱。萨拉说,一位老教授曾经教她,研究文学的方式,应当像制作一顿丰盛自助餐,把芦笋和各种食物混合起来。一方面,研究者要做细致准确的文本分析,另一方面,要广阔地注视历史久远的发展。

 

笔者因此明白了,为什么在诺贝尔文学奖长达一百多年的颁奖历史上,瑞典文学院挑选西方文学得主,很少有犯错的时候。这是因为,不少文学院院士本人精通多种西方语言,在西方文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不须太多借助外人的翻译研究。就整个瑞典文学院的知识结构来看,把诺贝尔文学奖限定为"欧美文学奖",可能比较合适一点。这是当年富有世界主义理想情怀的诺贝尔老先生没有想到的。

 

---------------------------------

原载台湾《中国时报》2014810日,发表时题为《瑞典学院女院士萨拉》,有删节

                           

                                      瑞典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争议


                                                                                         (瑞典)茉莉


曾获得多个新闻奖项的瑞典电视台记者斯文伯格曼交给我一份采访提要,请我回忆有关中国"六四"悲剧的情景,并请我这个中国前政治犯谈自己流亡二十余年来的思考。斯文的最后一个问题是:

"在北京六四大屠杀之后,欧盟制订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军售禁令。瑞典政府也早就做出决定:不出售武器给中国,也不与中国进行军事合作。但是我们瑞典电视台(SVT)可以证实,瑞典当局正要秘密启动与中国的军事合作。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瑞典著名记者Sven(右)、摄影师Ola(左)与茉莉合影

 

 

欧盟是否应该解除对华军售禁令?这个问题现已成为欧洲人权人士与其政府抗争的焦点。抗争的意义不仅在于出售武器本身,不仅具有维持亚洲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军事意义,更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即欧洲是否还能向屠杀本国人民的专制政权继续说""。这个问题涉及到对中国八九血腥历史的记忆和人道立场,考验着欧洲:在中国政府强大的经济攻势之下,欧洲人是否还能坚持自己的民主人权普世价值观?



产业部长对历史无知被责难


20124月,现任产业部长安妮卢夫在接受记者托马斯采访时,谈到瑞典的武器出口,安妮卢夫信口说:"瑞典不排除可以出口武器给中国。"记者闻言大惊,立即反问:"你认为瑞典可以向中国出口军火,这对我来说可是一个新闻。"


这位出生于1983年的女产业部长显然不知道自己犯了忌讳,她继续解释说:"瑞典应该出口武器到那些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国家,我们应该尊重相互之间的合作协议。"

 

在瑞典外交部的网站上,明确地写着这一点:"与中国的关系对瑞典是重要的。"但同时,中国被瑞典外交部明确定义为:"一党制国家,也没有自由选举,政治上的反对是不允许的。"该网页还指出,中国"在人权保护方面存在非常严重的缺点"

安妮卢夫不知深浅的表态,立即遭受瑞典舆论的强烈批评,人们嘲笑她对历史无知,媒体质问她是否知道有一个欧盟军售禁令,是否知道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民主还是独裁?媒体还再次重提当年欧盟军售禁令的特殊背景:
1989626日至27日,在震惊世界的中国天安门事件之后,欧共体的决策机构部长理事会在马德里开会,决定制裁中国。会议宣布一项有关军事方面的措施:"共同体成员国中止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并禁止与中国进行武器贸易。"

尽管有爱好和平之美誉,但瑞典对外出口武器的军火生意一直不错,并以制造优质精良的武器而著名。对外开拓军贸市场当然可以增加出口额,但是,在欧盟对华军售禁令仍然有效的情况下,政府官员公开宣称要贩卖武器给中国,产业部长安妮卢夫因此成了众矢之的。

研究欧盟政策的政治学家说:
"安妮卢夫必须收回她的言论。解除欧盟对华武器禁令,需要征求所有成员国的同意。现在世界上强烈的共识是:中国还不是一个民主国家。"

 

 




在众多指责之下,年轻的女产业部长不得不出面认错,说:"我当然不是建议瑞典出口武器给中国,我不认为中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我的目的是解释出口武器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有哪些机构去管理和评估。……很不幸,我用中国作为一个假设的例子,所以我想要澄清这一点。"



瑞典曾是欧盟解禁的刹车装置之一


那么,瑞典是否像某些欧洲国家一样,已经在偷偷出售武器给中国了?从网上搜索到的不可靠的资料来看,似乎有几家瑞典公司给中国提供了军事方面的技术,例如瑞典公司
Systecon给制造"隐形战机"-20提供了帮助。据俄国的消息,中国已从瑞典成功采购了拦阻索,并利用西方技术研制出了国产电磁弹射器。

但个别瑞典公司的私下行为并不能代表瑞典官方,瑞典政府仍然没有公开宣布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回顾二十五年来的历史,欧洲各国围绕是否解禁这一问题长期较量,瑞典和丹麦、芬兰、荷兰曾经属于最顽固反对解除禁令的欧盟成员国。正是这些北欧国家的坚持,使欧盟对华军售禁令至今仍未解除。可以说,这些国家是欧盟解禁的刹车系统。

为什么这些北欧国家要长期坚持对华军售禁令?这首先是因为,
"六四天安门惨案"发生这么多年来,中国政府严重侵犯人权的状况并未改善。其次,这些阻扰解禁的国家和中国关系不很热络,它们有着根深蒂固的人权理念,在国际交往中仍然遵循一些基本的道德原则。

之所以要坚持这些原则和理念的,由于欧洲有血腥的历史教训。近两百年中,从
"神圣同盟"到法西斯主义,一个幸福的欧洲曾一度变为屠宰场。在国际关系中只重利益不讲道德与人权的做法,留下了深刻而痛苦的欧洲经验。因此,当今欧盟的外交政策一直强调民主、人权和法制等基本价值。

鉴于这些价值理念,瑞典向世界上十几个国家实行武器禁运,其中包括本拉登的基地组?�退��唷J敌形淦鹘�耍�馕蹲庞肽骋还�业木�旅骋妆唤���币蚕蚰彻�⒊隽艘桓稣�涡藕牛焊霉���捌湔�呤遣荒鼙唤邮艿摹?

 

就在产业部长安妮卢夫在对华军售问题上失言之际,瑞典人权组织大赦国际做了一次民意调查。大部分接受调查的瑞典人说,他们知道本国向外出口很多枪支,这给很多人增加的工作机会,但他们仍然反对对外销售武器。瑞典政府将要在秋季制订一条严格限制军售的新法令,据说,没有政党领袖敢于公开提出提案,把武器出售给那些不民主的"可疑的国家"


"扒粪者"提醒欧洲人的良知 


然而,在欧盟对华武器禁运
25年期间,曾长期是解禁之障碍的瑞典,现在也开始动摇了。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促请欧盟解禁。他们声称,欧盟对华武器禁令是一个政治歧视性的政策,是冷战时期的产物,已经不合时宜。既然欧洲国家要和中国成为贸易伙伴,就应该解除这一禁令。

目前,中国已经在
27个欧盟成员国都有直接投资。趁全球金融危机之机,中国人掌握了庞大的欧洲主权债务和组合资产。为了争取对华贸易和中国市场,不少欧洲国家政府忘却了基本价值观,一味追求贸易利益,于是,取消对华武器禁令的声浪逐步高涨。在?С纸獬��朔矫妫�ü�偷鹿�奶�茸钗���5鹿�衔��访诵枰�┐蠖匝侵薰�业牟�泛图际醭隹冢�曰航庋现氐恼�裎;��曰�淦鹘�钜丫�幌质怠?

虽然对这一问题拥有关键决定权的欧盟委员会尚未明确表态支持解禁,但该理事会已经表示要重新考虑对华军售禁令,并最终取消它。反对解除该禁令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据说,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令几乎成定局,对华武器禁令已形同虚设。一些国家早已绕开禁令约束、采取其他方式向中国出口武器。

这个状况引起了瑞典记者的关注,他们决定追踪瑞典是否已秘密和中国军事合作一案。《审查任务》是瑞典国家电视台的一个以揭露真相为己任的专题节目。这个专题节目以呼吁社会的公德和公正为宗旨,以其调查性的报道,将真相公之于众,对社会及其政府进行强有力的监督。这些黑幕揭露的记者,就像用粪耙扒走地上秽物的人。

曾经在《审查任务》镜头下曝光的黑幕事件很多,其中有:揭露瑞典公司在捷克、匈牙利和南非行贿,从事鹰狮战斗机(
JAS-39)的秘密交易;揭露TeliaSonera公司支付数十亿美元给乌兹别克的独裁者,以换取移动电话的经营权;揭露瑞典的情报和安全机关与埃及政权合作,由美国"非常规引渡"囚徒的丑闻;揭露哥德堡市政府在庆祝戛纳节时大肆喝酒挥霍;……

找我合作的瑞典电视台记者斯文
伯格曼,是一位直面丑陋挖掘真相的优秀"扒粪者"。他决心以镜头和采访,让瑞典人重温一段悲痛的中国历史,唤醒欧洲人逐渐麻木的良知,继续坚持对华军售禁令,以制裁屠杀人民的政府。


"梦游者"令世界更加危险


尽管中国政府宣称,解除禁令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大规模从欧洲进口武器,似乎欧洲可以放心地出口武器给中国,但大多数欧洲国家仍然心怀警惕,他们担心中国获取更多的高科技武器,会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六月二十八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纪念。西方人纪念这个日子,研究那场战争的成因与后果。《梦游者:1914年欧洲何以陷入战争》(The Sleepwalkers: How Europe Went to War in 1914),是美国历史学家克拉克的一本研究著作。作者在此书中重新解读一战的成因,分析导致战争悲剧发生的复杂的国际局势。作者认为,战争参与各方都是"梦游者",都不负责任地梦游,给欧洲带来一场浩劫。

 

 

 

 



一百年过后,当今欧洲国家的一些领导人又懵懵懂懂地开始"梦游"了。例如,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支持取消对华武器禁运,他说"中国应该被视为国际舞台上负责任的大国之一"。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也曾公开表明支持解除该禁令的立场。


具有明智头脑的欧洲人发现,当今世界的局势与1914年的情形有很多相似之处
。由地缘政治野心引起连锁反应,加上政客们缺乏远见地搞政治赌博,由国家主义者、宗教冲突导致的激情对抗,我们在叙利亚、伊拉克、非洲、特别是在乌克兰都可以看到,有不少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症候。

瑞典的评论家还看到当今中国公然推行的军事强硬路线,中国目前的海军装备令他们想起当年的德意志帝国。百年前,怀着征服全球野心的德国扩大了战争舰队,挑战昔日的海上霸权英国。今天中国和它的亚洲邻居越南、菲律宾频发冲突。中国正在以新的军事实力,企图把美国从自己的亚洲后院赶走。

因此,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在目前看来是不适当的。在中国的
"六四"问题尚未解决之时,解禁显然是对欧洲人道理念的背叛。同时,解禁将危及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导致各国的军备竞赛,增加中国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无论对于亚洲还是对于世界,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都将是一场灾难。

-------------------------
原载香港《争鸣》杂志
2014年八月号

 

 

1 条评论:

Alice Foster 说...

大家好 我在这里是为了帮助您在我从祖父那里真诚继承的原始力量的帮助下解决您的精神和身体问题。 我可以帮助您与您的前妻团聚,恢复家庭问题,治愈HIV和任何其他疾病。 您可以今天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的电子邮件:okosunhomeofsolution@gmail.com或whatsapp +2348159058141,以帮助您重拾失去的爱,并释放下一个咒语,例如离婚咒语,婚姻咒语,约束性咒语,制止欺诈行为 ,保护性咒语,复仇和死亡咒语。